林啟超:民眾對經濟成長較無感 亞洲執政陷政策僵局

(中央社記者謝方娪台北27日電)放眼亞太政經情勢,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觀察,亞洲執政當局很辛苦,在金融膨脹下,民眾對經濟成長相對無感,政府面對終端需求不足、利率高檔、貨幣財政政策相對緊縮,想刺激經濟成長卻有點施展不開,面臨政策性僵局的問題。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天舉行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會中主講「全球地緣風險與亞洲政經情勢」,並邀林啟超及渣打銀行東北亞區高級經濟分析師符銘財與談。

林啟超指出,外界討論到全球經濟和金融是否有些脫鉤,主要是全球碰到一問題,即錢愈來愈多,但可投資資產並未相對應增加,也就是所謂的金融膨脹,所以會看股市表現真的還不錯,但基本面好像又沒有到這樣。

林啟超表示,民眾感覺到的是,金融膨脹、股價膨脹,但物價相對高昂,生活好像不太好;今年有逾70個國家要選舉,但政府正面臨終端需求不足、利率維持高檔更久、貨幣財政政策相對緊縮,想要刺激經濟成長動能卻有點施展不開,陷入政策性僵局的問題。

林啟超直言,現在亞洲執政當局都會很辛苦,面對金融膨脹以及物價處於相對高檔,即使經濟成長還不錯,但民眾相對比較無法有感。

美國通膨及貨幣政策牽動全球資本市場走勢,林啟超談到,美國聯準會(Fed)今年9月或12月有機會降息,但他認為外界不必過度關心Fed首次降息時點,反而應該在意Fed整體降息幅度多寡。

符銘財也說,他估計今年Fed應會有1次或不排除有2次降息,現在對Fed而言,最困難之處在於,若美國未來一段時間通膨率持續維持3%左右水準,到底該不該降息。

符銘財指出,今年東南亞國家大幅動用外匯存底捍衛自家貨幣,都是因美元強勢、美元高利帶來的結果,強勢及高利美元對新興市場國家會造成較大傷害,尤其是體質較弱的新興國家,若東南亞、印度是美國未來重要盟友,在貨幣政策決定上,似乎也要思考對其經濟壓力適當釋壓。

台經院長暨央行理事張建一預估,美國今年至少會降息1次,但他也說,外界不應期待美國太早降息,因那並非好事,反而意味經濟出問題;台灣方面,除非美國降息降得多,否則台灣央行應不會降息。

張建一直言,即使美國降息達4碼(1個百分點),台灣央行可能都不會啟動降息,至於是否會再升息,還是要視台灣通膨率而定。他也強調,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不代表央行意見。(編輯:潘羿菁)1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