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康復者暴瘦 醫:推估台灣患肌少症超過兩百萬人

7旬吳姓婦人確診新冠肺炎,之後不僅容易咳嗽,也時常胸悶易喘,呼吸道發炎症狀持續不退,不料,她在短短一週內體重驟減10公斤,出現典型的肌少症現象,手部的握力和行走速度都明顯變差,體力也變差。她趕緊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門診尋求治療,中醫師吳佩青以麥門冬湯等清熱救津的中藥方劑潤肺益氣,並搭配香砂六君子湯等健脾益氣中藥調理脾胃的吸收功能,讓體能不致快速衰退,並能改善肌力;同時復健部劉東桓醫師協助患者進行阻力訓練、核心肌群運動及有氧運動,在中西醫的結合治療下,她不僅咳嗽解除,呼吸道發炎症狀緩解,流失的肌力也逐漸回復。

中國附醫中醫師吳佩青分析,根據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於2022年07月所發表的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顯示,新冠肺炎確診後發生肌少症( Sarcopenia )機率約48% ,吳佩青據此推估,台灣民眾因為新冠疫情確診可能有超過兩百萬人產生肌少症,至於新冠肺炎有住院治療者罹患肌少症機率更高達69.7%。根據衛福部2018年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肌少症 (sarcopenia)的 盛行率男性為23.6%,女性為18.6%。肌少症的構成,需包括肌肉量(muscle mass)下降,加上肌力(muscle strength)減退或是生理表現(physical performance)下降。

國外研究指出,在染疫康復者中,有73%患者其二頭肌肌力只有正常預測值的69%,86%的患者其股四頭肌肌力,只剩下正常預測值的54%,這些會明顯導致手部肌力不足及行走能力變差。此外新冠肺炎患者有41%–52.7%發生嗅覺障礙及38.2%–43.9%會有味覺障礙,這些都導致患者食慾不振造成營養不量及蛋白質攝取不足,間接導致肌少症。國外研究還指出,新冠肺炎患者如罹患肌少症而不治療,比上單純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更高出約2.1倍。

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肌少症造成許多不良健康後果,包括跌倒、失智,功能性衰退、虛弱、生活質量受損、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以及提高死亡率。台灣在高齡化社會及後疫情時代雙重影響下,肌少症發生率會遽增,吳佩青說,民眾可以觀察自己與家人有沒有以下的徵兆,如果有,盡快尋求醫師協助治療與復健。

一、力量:
主要為上肢肌力不足,舉起並攜帶五公斤重物有困難;其他如提不動水壺倒水、罐頭打不開、毛巾擰不乾等。

二、行走:
大腿肌肉力量下降,導致走路每秒速度不到1公尺;或如走過一個房間的距離有困難。

三、行動不便:
從椅子或床上起身有困難,因大腿的肌肉無法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必須依靠別人攙扶,或是撐扶手才能起來。

四、登階:
爬10階樓梯有困難;無法上下樓梯,因為單腳無法支撐

五、跌倒:
連平地走路都會跌倒,而且是無法控制的,1年內連續跌倒四次以上。到這個階段,罹患肌少症的風險會很高。

六、小腿圍:
男生<34公分,女生<33公分;用自己雙手拇指及食指圍繞成一個圈放在自己小腿最粗處,若有空隙,肌少症風險極高。

七、體重減輕:
沒有刻意減重,但6個月內體重下降5%,比如70公斤的老人家在6個月內瘦了3.5公斤以上,就要注意。

 

肌少症的西醫治療 運動與飲食同步進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劉東桓醫師指出,肌少症的西醫治療,可分為以下三個方式同步進行:

1.進行阻力訓練、核心肌群運動或有氧運動

2.維持血中足量維生素D值(至少要大於30 ng/ml);建議可日曬及搭配富含維生素D的的食物如蛋黃、菇類(如洋菇、木耳等)、魚類(鮪魚、鮭魚、鯖魚、沙丁魚等含量豐富),另外可適量補充非活性維生素D(需定期檢測避免過量)。

3.建議一般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取量,可提高為每公斤1-1.2克左右,且平均分布於三餐當中。

 

(左:吳佩青中醫師,中:吳阿姨,右:復健部劉東桓醫師)
(左:吳佩青中醫師,中:吳阿姨,右:復健部劉東桓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