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與藍綠的三角習題
作者:單厚之/媒體工作者
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壹電視》專訪,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了。但柯文哲與民進黨之間的衝突,不僅沒有和緩,反而看似越演越烈。
在9月12日播出的專訪中,柯文哲哽咽指控,自己去雙城論壇前,就把講稿送到國安會,但國安高層都不說話,放他自己去對付「阿共仔」,等到出事了,就拿這個來攻擊他。
柯文哲說,飛機才落地、艙門未開,手機打開卻看到陸委會攻擊他的發言,差點飆淚。柯文哲還說,世大運、雙城論壇都不是台北市能扛得起來的,「陸委會你在哪裡」?
這個時間點,正是世大運風光落幕、柯文哲意氣風發的時候,柯文哲萬萬沒有想到,民進黨會在這件事情、這個時間點上,開始大動作的反擊。
陸委會公開回應、國安人士私下對媒體放話,一連串批柯的動作也接踵而來。在市議會開議之前,民進黨團第一次拒絕柯文哲拜會,親綠名嘴、節目緊咬柯文哲誠信問題。民進黨2018大選要自己提名市長候選人的聲音,也越來越高漲。
柯文哲第一時間習慣性的以迴避、顧左右而言他的方式面對,希望時間能夠沖淡議題,或有其他事件轉移焦點。但這一次,柯文哲不再「游得比鯊魚快」。
事發一週之後,柯文哲在議會面對民進黨議員質詢時,坦承自己「失言」,但仍舊重申,「我不會說謊,我只是太誠實」。
這個月11日,專訪播出剛好滿一個月,柯文哲夫人陳佩琪在跟小朋友講故事時,又有感而發的講了熊讚「功高震主」,每天被豺狼虎豹批鬥的故事。柯文哲想要改善與民進黨之間的關係,要付出的代價,恐怕是越來越高了。
毫無疑問,民進黨與柯文哲這次的衝突,並不是單純的擦槍走火,因為某些人一時情緒按捺不住之類的,而是民進黨理性、有意的作為,要把小事鬧大,試著跟柯文哲切割,突顯民進黨與柯文哲之間的差異。
或許有不少人,會跟陳佩琪一樣,深刻的感受到柯文哲被民進黨上下欺負,甚至被名嘴、主持人集體霸凌。也有些人會很篤定的認為,柯文哲目前的人氣,還遠勝賴神跟小英,民進黨最終必定無法把柯文哲打趴,遲早必須回頭支持柯文哲,以免把首都市長送給國民黨。
在「民進黨與柯文哲終需一戰」一文中,我已經分析過,在國民黨看來威脅不大的情況下,柯文哲才是民進黨2020、2024的最大潛在對手。
在不會影響中央執政權的情況下,犧牲一個「有執政之名、無執政之實」,無法掌握政策走向、資源分配的「泛綠執政縣市」,對民進黨並不算是太壞的買賣。
民進黨唯一要顧慮的是,如何處理綠營支持者的情緒,讓推自己人選這件事變得師出有名,也讓敗選之後的反彈降到最低。至少不能讓綠營支持者回頭怪罪民進黨,甚至讓柯文哲「乘敗追擊」,利用敗選的哀兵民氣,更上一層樓。
市長、市議員二合一選舉,一般都習慣說,「母雞帶小雞」,但其實也是「小雞抬母雞」。這種規模的選舉,一定是團體戰,必須要打出陣形,缺了主帥、缺了兵,都會非常艱難。2014的市長選舉,柯文哲是主帥、民進黨的幕僚是腦、民進黨的議員負責衝鋒陷陣。
但在2018年,中央少了萬惡、無能的國民黨,雙方的關係就會出現微妙的變化。民進黨的議員,必須要承擔中央的執政包袱;而柯文哲卻可以不必。雖然放眼綠營,柯文哲的民調無人能及,但卻未必會是最稱職的母雞。
對民進黨議員候選人而言,換掉柯文哲這隻大母雞,其實有利有弊。雖然母雞的當選希望變低、更難鼓舞支持者的士氣;但在市政問題上,卻可以搖身變成在野黨,扮演監督、進攻的角色,不必替柯文哲辯護,承擔地方執政的包袱。
但對柯文哲而言,問題就險峻多了。像市長、總統這種層級的選舉,一定要有足夠的議員、立委搭配,才能營造足夠的聲勢,落實選民對於未來治理的想像。如果只有主帥、沒有兵,將來要如何處理府會關係,預算、政策又要如何落實?
在選舉史上,台北市主要候選人搭配市議員人數最少的,是1984年、第一屆台北市長選舉的趙少康,當時在52個應選名額中,新黨提名了12個候選人,最終當選了11人。在三人參選的情況下,趙少康最終拿下了30.17%得票,敗給了陳水扁的43.67%。
另外,2000年的總統大選的宋楚瑜,因為總統沒有與立委合併選舉,所以國民黨立委、省議員可以各為其主,分別支持宋楚瑜跟連戰,也不容易計算其基層實力;但到了2001年立委選舉中,親民黨還是拿下了46席,成為國會第三大黨。
日前,民進黨全代會雖然通過了「柯文哲條款」,但一般認為要到明年5、6月才會確定是否和柯文哲合作。這個時間點,對柯文哲非常的不利。
如果屆時民進黨決定自己提人,距離登記僅剩下2、3個月的時間,柯文哲要去哪裡找到10幾、20個夠份量、有當選可能的市議員候選人?如果提前預作準備,大張旗鼓地找這麼多的人,豈不是自己對民進黨不仁在先、公然跟民進黨打對台?
一個沒有足夠議員拉抬的市長候選人,不僅看好度會大幅降低,甚至可能搞到足不出戶、寸步難行的程度。當然,柯文哲還是可以跟時代力量、社民黨的候選人結盟,但能不能有足夠的聲勢,恐怕是個大問題。而且,這一次,社民黨、時代力量和大綠之間的關係,會比上次更難解。
雖然柯文哲的民調看似無人能及,比賴神更神、比小英更英明,但柯文哲與民進黨分合的決定權,其實還是在民進黨手中;時間,也站在民進黨這一邊。民進黨可以好整以暇的和柯文哲一路切割到5、6月,看能夠挖回多少支持者、有多少支持者轉而希望民進黨自己提人。
另一方面,民進黨也要看國民黨最終提出的市長人選。如果國民黨的人選,與柯文哲之間的差距並不大,民進黨的角色就會更為關鍵,自行提名、提前擊落柯文哲的可能性就會提高。
相反的,如果國民黨的人看起來毫無勝算,即便民進黨參戰也很難改變結果,民進黨就未必願意得罪柯文哲跟部分綠營支持者,還不如直接跟柯談個好價碼。
目前看來,民進黨自行推出市長候選人,在2018能勝選的機率並不高。但對民進黨而言,如果能夠在2018年擊落柯文哲,總好過2020或2024面對柯文哲。
以目前的情況看來,即便2020柯文哲執意參選總統,也未必能夠威脅民進黨,但如果讓柯文哲繼續長大,在2024年大選出現三組人馬,問題就會大得多。
對於去年大敗的國民黨而言,亟需一場勝利來回應支持者,作為面對2020總統大選的基礎。所以即便柯文哲與民進黨之間的關係繼續惡化,國民黨也沒有道理跟柯文哲結盟。
在2018擊落柯文哲,是藍綠間的最大公約數,但最終能否如願,則要看雙方用怎樣的手段、人選,來解這道三角習題。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