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頓文膽劉柏川:合作凝聚力量 民主仍有希望

前總統柯林頓文膽撰稿人劉柏川(Eric Liu)日前接受「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談論他對民主的看法,認為民主仍有希望。

CNN 28日報導,54歲的劉柏川是西雅圖非營利組織「市民大學」(Citizen University)執行長與共同創辦人,該大學傳授人們如何凝聚民權力量;他自述最喜歡的其中一本書為「你比自認為的還要強大」,這也是他貫徹一生的信念,他試圖說服大眾「民主仍有用且值得相信」。

劉柏川是民主的傳播者、具魅力的撰稿人與講者,他的處世哲學從史學家津恩(Howard Zinn)的觀察中淬煉,即「民主並非政府所為,而是人們所做」。

非偏袒政黨 而是忠於民主

他說:「我是民主黨人,但我並非偏袒政黨,而是忠於民主。」

劉柏川的樂觀思維與當今目前多數民眾的看法不同;近期民調顯示,64%受訪美國人認為民主「面臨崩潰危機」,另一項民調則發現72%受訪者說,美國曾為民主楷模但近年已走樣,甚至有泰半受訪者認為不久後會出現民權運動。

別人眼中的騷亂,劉柏川認為是活力;他覺得踴躍參與的公民理當慍怒,冷淡且憤世嫉俗的公民悶不吭聲。

他認為,美國面對俄羅斯侵略和大膽中國的焦慮而出現的嘈雜政治氣候並非軟弱,而是實力。

美式融合 充滿活力與民主

劉柏川曾寫道,「美國歷史記載一小群人不斷重塑這個國家,每次改造都體現人們的信念與國家目標,不像俄國的停滯白人寡頭政治,也不若中國單一專制極權,更像美式融合,充滿活力、民主且自由。」

CNN記者布萊克(John Blake)問劉柏川,他曾談論故事的力量,而前總統川普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似為有效的政治標語,包裝了美國白人曾主宰社會且將再次壯大之意,但那些有著不同美國故事的人能怎麼做呢?

「我們都過得比以往更好」

劉柏川說,最簡單、有力的故事是,「我們都過得比以往更好」。

他說,美國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強國,人人都能參與和競爭,愈多人參與,國家愈強。

他認為,生活並非「零和遊戲」,有色人種若享有與白人相等的機會、權利和優勢,並不會影響白人權益。

各色人物 致力社區團結

劉柏川對民主懷抱樂觀期望,他告訴布萊克說,他醒著的每分每秒,都與各色人物合作,這些人或許不有名,沒有百萬追隨者,卻努力維護社區團結。

即便去年發生國會暴亂事件,劉柏川也未對民主失去信念;他認為一個人很容易對民主失望,但若能加入組織或團體,與一群人合作並凝聚力量,便會發現很難扼殺希望。

移民之子 看見珍貴和犧牲

布萊克提問,移民之子的身分會影響處事行動嗎?

劉柏川的父母在中國出生,短暫遷台後移民美國。他的叔叔是中華民國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

劉柏川坦言,「我所做的幾乎每一件事都受到移民背景影響,作為移民二代會看清多數美國人對許多事物視為理所當然,移民沒有權利與優勢,會發現許多事物脆弱和珍貴。」

劉柏川說,「我指的是憲法和融爐文化,在美出生者不會想到這點,因為生來便是如此,但作為移民之子,我透過父母的眼睛看到他們為了來到這裡不得不放棄、冒險和犧牲,而這裡確實有珍貴的東西值得前述犧牲。」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全美2000萬家庭繳不出水電費 創歷史新高
大學點酒店納德州無證客 市府未通知居民擔憂
南加華人聚居城市知名商場 5.38億元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