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冷知識|為什麼國小音樂課要學直笛?

【校園冷知識之2】為什麼國小音樂課要學直笛?
【校園冷知識之2】為什麼國小音樂課要學直笛?

直笛,可說是世代對音樂課的共同記憶。你知道「為什麼國小音樂課要學直笛?」《親子天下》訪問全台首位研究「直笛教學」的師範大學副教授吳舜文回答疑惑。

日治時期的音樂課不以音樂為名,而是稱「唱歌」課。據音樂教育研究學者徐麗紗於《西化、本土與全球性台灣音樂教育百年》指出,一八九八年初創的公學校規定,台灣小學生在校六年間,進行每週一小時的教唱課程。以「音樂」一詞取代,則待一九四○年代頒布「國民學校令」後,才在課程名稱「藝能課.音樂」出現。

隨國民政府遷台之後,一九六二年教育部考量教育潮流、社會需求等,修訂和現有課綱同等地位的國中、小《課程標準》後,將「器樂」正式納入課堂,樂器以鍵盤樂器為主。但礙於鋼琴、風琴等攜帶不便,也難人手一架,課程進行多以輪流、抽選學生彈奏,樂器參與程度較低。

「直笛」在課堂初登場則是自一九八三年起。不過八○年代,非直笛稱霸,反倒是百「器」爭鳴,「國小、國一學直笛,國二學吉他,國三學南胡等國樂器,」吳舜文說。不過看似豐富多樣的課程,卻也造成一年一樂器,學習難以銜接的情形。

有鑑於此,教育部在一九九三年起,統一將直笛作為國中小學生的必修樂器。吳舜文分析選用直笛的優點:論難易度,直笛以直流、單音吹奏為主,對入門者而言較容易掌控;論價格,直笛若採用國內廠商開發品牌,售價約落在兩百元,相較低廉;論體積,直笛輕巧好攜帶,音孔間距也合乎普遍學童手形、指幅等,具推廣優勢。直笛教學也有助於印證學生讀譜、音感、節奏等能力,「把樂理『吹』出來,」吳舜文說。

隨著九年一貫、一○八課綱施行,教育政策愈加重視教學現場的自主性,音樂課不再限定課堂演奏節奏、曲調樂器種類。「直笛走過約三十年的時間,算是達成階段性的任務,」吳舜文說。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國小生跳了16年的「Lucy健身操」,原來Lucy就是她!

為什麼每間學校都有司令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