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延不延 賴說清楚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總統賴清德就任滿月,所推出的第一個政策是設立三大委員會,並由他親自擔任召集人,表明「勇於任事」的決心。其中,與能源有關的是「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以下簡稱氣變會)。賴清德表示,能源議題將留待委員會共同討論,「大家好好溝通,擬定出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換言之,目前各界高度關切的核三是否延役的議題須待「氣變會」開會討論後再做決定。

將於7月27日除役的核三廠1號機,已於6月18日開始採用功率遞減方式繼續運轉,這是除役前的降載作業。如果核三打算延役,必須要先修改《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因為依此法規定,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最長40年,若期滿還要繼續運轉、也就是延役的話,必須在有效期間屆滿前5年至15年,提出延役申請。

按賴清德的規畫,三大委員會「每季」開一次會,現在已是6月下旬,所以,除非氣變會在近期內就會召開會議並做成決議,否則核三不可能延役。但目前氣變會除了召集人、副召集人之外,其他產官學成員確定了嗎?再者,氣變會要開會的話,總不可能只討論核三廠1號機要不要延役吧!議題設定肯定要花更多工夫。而且,委員會開會過程還要海納百川、創造共識,不拖個一年半載,恐怕難以收場。

所以,簡單講,賴清德搞出一個高大上的氣變會就是沒打算要讓核電延役成為現實,至少核三廠1號機是沒指望的。

氣變會的3位副召集人中,鄭麗君過去曾說,只要台電不藏電,那電力就一定夠用;童子賢主張「核電要成為基載電力,所以核二重啟、核三延役都必須做」;廖俊智憂心「台灣將有7座2奈米廠,就算用核電還是不夠!」他們對電力的主張可說是各彈各的調,再加上「外星人」經濟部長郭智輝,賴政府的電力政策一團混亂,產業界和民眾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賴清德當選總統已半年多了,況且520前他還是副總統,對電力現況及核電要不要延役,難道心裡沒有想法?為什麼還要等大拜拜會議後再做決定?

賴清德先是傳出找童子賢做閣揆,讓人以為恢復核電有望,最後確定擔任行政院長的卓榮泰又說「目前政府不考慮核電延役。」相較之下,明確表示非核一條路走到底的前總統蔡英文,反而顯得乾脆,也讓大家心裡有個底。賴清德對核電始終不肯把話說清楚,然而,猶豫就是投機,模糊正是不敢承擔責任,比起一開始就讓人死心的蔡英文,賴清德更讓人瞧不起。(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