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 合法場地難尋 希望馬場陷困境

方興中馬匹輔學健康社福基金會旗下的「希望馬場」位在桃園市龍潭區,是全台少數專業馬術治療場域,但馬場既不屬於教育單位,也非衛生局管轄,飼養馬匹從事馬術治療也不算是畜牧場,建物無法合法化,得不到政府資源成為三不管地帶,身障家庭「馬背上的希望」面臨困境。

桃園市農業局指出,畜牧場通常是飼養經濟動物從事生產行為,然而馬術治療場域牽涉到與民眾直接接觸,也不屬於休閒農場,難以走此途徑合法化。雖然相關的馬廄、室內外運動設施等,可透過畜牧設施方式容許,然而馬場內可能還有醫療用職能設施、淋浴間及休息室等,這部分仍屬於違規使用。

馬術治療在許多國家是腦性麻痺、自閉症、過動兒、亞斯伯格症、妥瑞氏症等患者除了藥物之外的多元治療方式,但在台灣要定期接受馬術治療,不但價格高,連場地也受限。在桃園市自治條例中,畜牧場設置規範中規定,周邊300公尺內不得有集合式住宅、機關、學校、醫院等設施,這樣的條件讓馬術治療教練們及許多有需求的家庭感嘆,「這樣的環境,在台灣大概只有在深山裡才找得到」。

希望馬場馬術總監張兆遠說,目前飼養7匹馬,因非經濟動物,馬場其實不能算是畜牧場,建物難以合法化,就是因為沒有主責單位可以對應。有身障家庭接受馬術治療,想要申請桃園市府的交通補助,卻提及馬術治療有適法性問題不得申請補助。

教練以及復健師曾經也改以馬匹輔助等其他文字替代治療2字,甚至還被提告「醫療行為應該在醫院不是在馬場」,感嘆公益事業卻被法規框住,期盼政府能以特許方式讓馬場解套,讓他們可以繼續生存,幫助有需要的家庭。

農業局也說,曾與希望馬場開會討論尋求解套方法,因馬術治療屬於運動,建議走運動設施途徑,將農地變更成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但這又牽涉到希望馬場土地為承租非自有,除用地變更有困難度外,還要有地方回饋金與興辦事業計畫送審等關卡,對於公益事業而言,需要付出的成本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