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迪奇效應」催生創意火花
在不同領域與學問、文化錯綜交流的場所,能夠藉由既有概念的各種組合,激發出許多全新的非凡創意。(圖片來源/Helena Lopes@pexels)
只要將問題拆解成小問題,並逐一解答,最終就能找到答案。而在解答小問題時,最重要的是「與各式各樣的人互相討論」。透過不同於自己想法的他人意見,可以挖掘出自己未曾察覺的觀點或論點。研究的本質除了「探究主體」之外,「共同探究」也是關鍵。全新的發現或創新,正是透過與各種不同的人和意見相互交流激盪而成的。
創新的洞察力誕生於想法和概念的交匯點
弗蘭斯.約翰松(Frans Johansson)顧問在《梅迪奇效應:跨界思考的技術,改變世界的力量》(The Medici Effect)一書闡明,創新的洞察力(Innovation Insights)誕生於想法和概念的交匯點。
十五世紀的佛羅倫斯(Florence),來自歐洲各地的藝術家、文學家或科學家們,在梅迪奇家族(Casa de' Medici)的庇護下自由交流,誇耀全球的豐富文化就此遍地開花(文藝復興)。這種現象稱為「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其核心在透通過與不同領域或背景的人交流,激發出突破性(Breakthrough)的想法。
創新分成在單一領域內實施的改良型創新(定向創新),和藉由不同領域的衝撞所創造出的跳躍性創新(交叉創新)兩種,而現代可說是「交叉創新」的天下,換句話說,現代正是運用「梅迪奇效應」的最佳時代。
原因主要有下列三項,首先,全球化讓人們能夠在地球上盡情交流,暢通無礙;其次,科學領域的跨學術研究越來越興盛;最後則是科技的進步,讓不同領域或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容易。
哈佛大學的「學生宿舍」便是交叉創新的成功案例。哈佛大學約有99%的大學部學生都是住校,大學四年期間都過著住宿生活。
依照規定,除了從家裡通勤的學生之外,所有學生都必須住宿;原則上,哈佛大學可說是「全住宿制」,學生宿舍裡面不光只有學生,還有住校的教師、研究人員和職員,呈現同吃同睡的同居狀態。
這種全住宿制正是促使哈佛成為世界頂尖大學的絕佳祕訣,同時,也是學生們畢業後的羈絆以及愛校心的基礎。尤其是教授和學生等在哈佛住宿的人們,經常花費大量時間待在宿舍和餐廳中,無論是熱烈爭論還是閒聊,這些地方成為了創新靈感的泉源。哈佛大學的宿舍和餐廳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他們為了進行最前沿的研究而相聚於此,透過交流激發出交叉創新的火花。
開放交流激發出創造力
關於交叉創新,約翰松認為:「在不同領域與學問、文化錯綜交流的場所,能夠藉由既有概念的各種組合,激發出許多全新的非凡創意。」因而將焦點投注在創造性蓬勃發展的十五世紀義大利佛羅倫斯,並做出下列考察—
「在佛羅倫斯經營銀行,致使家族興盛繁榮的梅迪奇家族,保護了許多來自各種不同領域的文學家和藝術家。梅迪奇家族和其他多名資產家的資助,促使雕刻家、畫家、詩人、哲學家、科學家、金融業者、建築師等,各式各樣的人們紛紛聚集在佛羅倫斯。這些人在佛羅倫斯結識,突破阻礙彼此的文化與學問的隔閡,進而互相學習、交流。他們以全新的創意為基礎,攜手創造出全新的世界,發展出後世聞名的文藝復興時期。以佛羅倫斯為中心,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創造力時代因而正式來臨。」
然後,如果要持續創造出驚人的創新,為個人、團隊、組織帶來利益,就必須尋找不同專業領域或文化交錯匯流的場所。積極投入到不同領域的「交匯點」,並將自己的大腦視為串聯多種事物的連接點,便能打造出一個讓既有概念相互碰撞、融合,最終激發出全新劃時代思維的場域。這種「將不同文化、領域和學問融合在一起」的空間,正是創新與突破的關鍵所在。
哈佛大學的全住宿制就是最完美的典範,不過,創建那樣的環境並不容易。過去,哈佛曾經有這麼一段歷史。在十九世紀末,哈佛大學的學生數量一度增加四倍之多,導致校方被迫廢除強制住宿的規定,於是,富裕的學生搬進有游泳池的豪宅,窮困的學生則是居住在距離遙遠且惡劣的環境。在那個時期,學生社群因此而分崩離析。當時,比起學生的教育,教授們更重視的是研究,同時,學生之間的貧富差距和關係分裂,更在巨大化的社群環境中持續惡化,甚至出現「人群孤獨」的現象。於是,深刻感受到危機的慈善家便捐出巨額善款,實現了美國史上首創的牛橋(Oxbridge)式全住宿制。
在哈佛大學的廣闊腹地裡,館藏量居全球大學之冠的圖書館約佔了總面積的7%,相對之下,學生宿舍佔地達37%,是所有設施中面積最大的部分。由此可見,哈佛大學的校園是以學生宿舍這個知識的「交匯點」為中心。
據約翰松表示,所謂的「交匯點」是無法預想的場所,因為未知的領域沒辦法用過去的知識或經驗作為判斷標準,所以看待事物的標準方式完全行不通,而且路途上也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
現在,不同的領域正以極快速且頻繁的狀態,在許多場所之中穿梭交錯,在如此前所未有的時代裡,必須拋開成見,以開放的態度,積極投入自己未曾接觸過的領域。
在不同文化、概念、學問領域和專業領域交錯的交匯點,要使各種事物進一步融合,最重要的是理解「所有事物都以某種形式相串聯」。因此,關鍵在於找到這些聯繫的方式,並思考如何加以運用。同時,無論是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商業還是政治,必須將不同領域的各種概念相互結合。藉此我們可以發現全新的機會,突破全新的挑戰,並獲得嶄新的洞察力。未來就在交匯點—如果你希望創造未來,那麼,它就是你應該鎖定的目標。
和他人共同研究
如前文所述,在最後的步驟中,關鍵在於積極交流多樣化的意見與價值觀。理解「透過多元交流可以創造出全新的事物」後,自然就會明白,「與各種人討論」並「共同研究」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換句話說,就是要「尊重各種不同的意見」。
關於此類對話的重要性,一橋大學的增田四郎校長在《如何在大學裡面學習?》(大学でいかに学ぶか)一書寫道:「除了教授之外,在社會上的某處認真履行自己的工作的人,也是你們的老師—對方可能是名工匠,也可能是個農夫,不管是什麼都好,他們都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表現出色的人,所以有時他們隨意說出口的話,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那是因為你的某些部分比較薄弱、不得志,又或是流於俗套,所以才會受到刺激。你們要去找尋新的光明。刷新自己的意志。接納建議的方向—這樣一來,世界就會變得更加有趣。」藉此強調研討會討論的重要性。
這本書是在將近六十年前撰寫的,然而,在網路就能查到大部分事物的現代社會中,討論的意義變得比過去更加重要。
說到大學的「研討會」,或許很多人都會有這樣想法,「為什麼一定要去聽那些和自己毫無關係、自己也不感興趣的人演講呢?」其實重要的不是議題本身,而是去體會「如何透過討論去創造新知識」的過程。
在討論問題時,理解「討論過程」相當重要。即使討論的主題與自己的提問無關,這個過程仍可能為問題的解答提供線索。如果參與討論的人無法意識到這一點,就難以展開有意義的對話。
我在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學環‧學際情報學府」,參加了以媒體理論為核心的吉見俊哉研討會,除了媒體理論之外,那裡還可以自由研究各式各樣的主題,例如魔術、住宅區、休息時間、線上練習、貴婦松子、當地吉祥物、角色扮演、簡報、揚聲歌唱、腐女、繪文字、日記、喫茶店、運動俱樂部、行政祕書等。從事魔術研究的人參加腐女的研究討論,乍看之下,似乎不會有半點收穫,但是,其實不論碰到什麼樣的主題,依然能夠在各種方面得到啟發。例如,該如何提問?以什麼樣的方式深入研究?如何找出答案?然後,自己深入研究的問題具有何種意義?該以何種形式傳達其意義?
基於那樣的觀點,尊重其他人正在探究的事物,並透過各樣的主題,累積更多與其他人共同討論的經驗,同時抱持著和他人共同探究自我提問的態度,對於釐清未解問題的答案來說,絕對是不可欠缺的條件。
內容來源:《專業變現的修練:打磨個人品牌,輸出稀缺價值,幫自己進化成不可取代的頂尖人才與職場最大贏家》方言文化授權轉載。
更多信傳媒報導
臺北大學企管EMBA啟發嶄新管理思維 培育商管業界翹楚
醫:認知障礙及早發現 遠離失智風險
萬華常民小吃指南 巷仔內的老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