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短致雨量少!氣象署:今年創1950年以來第5少雨

今年梅雨季偏短,在6月中旬就已退場。中央氣象署今(25)日公布今年梅雨季降雨情形,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表示,因梅雨鋒面影響時間不長,總累積雨量相較於同期偏少,統計自6月23日,梅雨季總體雨量為1950年以來同期第5少雨。   圖:林岑韋/攝
今年梅雨季偏短,在6月中旬就已退場。中央氣象署今(25)日公布今年梅雨季降雨情形,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表示,因梅雨鋒面影響時間不長,總累積雨量相較於同期偏少,統計自6月23日,梅雨季總體雨量為1950年以來同期第5少雨。 圖:林岑韋/攝

[Newtalk新聞] 今年梅雨季偏短,在6月中旬就已退場。中央氣象署今(25)日公布今年梅雨季降雨情形,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表示,因梅雨鋒面影響時間不長,總累積雨量相較於同期偏少,統計自6月23日,梅雨季總體雨量為1950年以來同期第5少雨。

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今年梅雨季,統計至23日止,包含低壓帶及8波梅雨鋒面影響,但影響時間並不長,因此總雨量與同期相比是偏少,是1950年以來同期第5少雨,只有251.6毫米,與同期約409毫米相比僅約6成。

陳怡良說,每年梅雨季,一旦雨勢緩和,6月下半月就會進入高溫,逐漸進入夏天,「每一年都是類似的情況」,而近期的高溫是因為偏南風至西南風,由南方來的豐沛水氣,因此降雨後仍然會感受悶熱。

此外陳怡良提到,如今年6月上旬,有較多的鋒面影響、感受較涼,中旬之後則是偏熱。並提到,關於全球暖化的趨勢,指得是現在的溫度相對未來而言可能還沒有那麼高,但年與年之間可能還是會有一些震盪,要視每年的大氣環境而定,但整體趨勢溫度可能還是上升的。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西北太平洋今年僅生成2颱風!氣象署曝因素:下半年2至4個接近台灣
博愛座該不該廢除?大數據曝「這項」是主流意見

今年梅雨季,統計至23日止,包含低壓帶及8波梅雨鋒面影響,但影響時間並不長,因此總雨量與同期相比是偏少,是1950年以來同期第5少雨,只有251.6毫米,與同期約409毫米相比僅約6成。   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Youtube頻道
今年梅雨季,統計至23日止,包含低壓帶及8波梅雨鋒面影響,但影響時間並不長,因此總雨量與同期相比是偏少,是1950年以來同期第5少雨,只有251.6毫米,與同期約409毫米相比僅約6成。 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