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觀點》南韓秀「斬首」飛彈嗆北韓政權滅亡 漠視或忽略金正恩「投鼠忌器」思維

南韓號稱光是彈頭就重達8噸、可以穿透堅固的地下碉堡設施的最強導彈「玄武-5」,首次公開亮相。   圖:翻攝「X」@lfx160219
南韓號稱光是彈頭就重達8噸、可以穿透堅固的地下碉堡設施的最強導彈「玄武-5」,首次公開亮相。 圖:翻攝「X」@lfx160219

[Newtalk新聞] 10月1日,南韓建軍76週年「國軍日」。除了首次公開的「怪物飛彈」玄武-5之外,象徵美國「核三位一體」的關鍵戰略資產之一的B-1B槍騎兵長程轟炸機,也首次從美國本土「被出動」參加南韓慶典活動,「確認延伸威懾」。南韓總統尹錫悅致詞時聲稱,如果北韓企圖使用核子武器,將會面臨南韓軍隊與韓美同盟「堅決且具有壓倒性」的反制,「那一天就會是北韓政權滅亡之日」;尹錫悅向北韓喊話,應該拋棄掉企圖使用核武器自衛的幻想。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則回嗆:「若韓美企圖侵犯北韓主權,將發動包括核武在內的所有攻擊力量反擊」。

說到「幻想」,筆者認為「北韓放棄核武」和「要北韓放棄核武」,似乎後者比較接近幻想。北韓擁核除了金氏政權奉行「政權毀滅,也要毀滅世界」的恐怖平衡概念之外,還有借鏡國際情勢「弱肉強食」的過往。美國前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在2002年1月29日國情咨文中將北韓、伊朗、伊拉克合稱為「邪惡軸心」,抨擊這些國家是「贊助恐怖主義的政權」;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國際和平構成威脅為藉口,2003年2月,美國小布希政府的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拿出一瓶裝有白色粉末的試管,作為伊拉克搞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的證據;同年3月,美英聯軍即以此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8個月後,美軍在伊拉克中部城鎮的一處農場地窖中揪出人稱「巴格達屠夫」的伊拉克獨裁者海珊(Saddam Hussein);2006年12月30日,海珊被美軍扶植的伊拉克臨時政府絞刑處死。這些看在伊朗、北韓眼裡,結論是「沒有核武的伊拉克薩達姆死得慘不忍睹」,讓他們認為擁有核武器是一張護身王牌,在恐怖平衡中讓美國有所忌憚;金氏政權的思維是:沒有核武,繼伊拉克之後,北韓如何能嚇阻美國,而不成為美國下個「斬首行動」的目標?

 北韓600毫米火箭砲車性能驗證試射。 圖:翻攝朝中社
北韓600毫米火箭砲車性能驗證試射。 圖:翻攝朝中社

「以暴制暴」的武器競賽,永無止息!

南韓首次公開的「怪物飛彈」玄武-5是常規短程彈道飛彈,卻具有僅次於戰術核彈的破壞力。因為根據報導,玄武-5的彈頭重量重達8噸,被評價為可以打擊地下100公尺以下的敵方結構物,即可以有效破壞北韓指揮部藏身的地下掩體及地下核設施。和9月27日以色列打擊黎巴嫩真主黨的「碉堡剋星」相比,據稱當時的空射型BLU-109硬化穿透炸彈,重量874公斤,可以貫穿4至6英尺厚的鋼筋混凝土或破壞地下60公尺內的結構物,而若以彈頭重量等量換算,玄武-5的威力將是BLU-109的10倍。韓國媒體日前報導玄武-5可能亮相時,還特別強調是應對北韓可能可以搭載4.5噸彈頭的「火星-11丙-4.5」短程彈道飛彈。這不就是典型的武器競賽?金正恩在今年1月北韓第14屆最高人民會議第10次會議閉幕會上表示,兩韓已經不可能和平統一,指控南韓企圖推翻北韓政府予以併吞,要求修憲更改有關南韓地位的文字,將南韓定義為「頭號敵國」,強調「不想開戰,也不會避戰」,接著一連串軍事衛星、彈道飛彈、大口徑火箭砲試射等等。北韓在這個武器競賽中,似乎並非以勝出為目標,而是要讓對手同樣付出慘痛代價為目的,更是典型的「以暴制暴」思維,即使金氏政權被終結毀滅,鄰近的南韓、有美軍駐紮的日本恐怕也得付出慘痛代價。

回過頭來講北韓吧,金正恩打的算盤主要是「美國不會以犧牲本國主要城市為代價來擺脫自己」,因為當美國城市可能面臨危險時,美國的威懾力就會隨之改變。試想,美國是否願意失去祖國數百萬平民?很可能不願意。金正恩的生存理論是,如果美國繼續入侵或使用核武報復,北韓就可以威脅使用核彈頭洲際彈道飛彈摧毀美國城市。在考慮到北韓核武攻擊可能讓美國失去舊金山,美國就可能會暫停常規作戰並達成停戰協議,保留金正恩的政權和統治。因此,北韓必然會持續發展洲際彈道飛彈能力,這就是北韓的武器競賽標的。下一個問題是,美國不會只面臨北韓一個敵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不僅是一句成語,當北韓真的使用洲際彈道飛彈攻擊美國本土時,那些中東非國家級軍事組織大概也會不甘寂寞,甚至中國、俄羅斯會站在那一邊?在這種螺旋上升狀態下,不斷發展的的武器競賽,讓奪殺人命被包裝得振振有辭。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視導核武器研究所,公開武器製造級核物質生產基地。 圖:翻攝朝中社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視導核武器研究所,公開武器製造級核物質生產基地。 圖:翻攝朝中社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視導核武器研究所,公開武器製造級核物質生產基地。 圖:翻攝朝中社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視導核武器研究所,公開武器製造級核物質生產基地。 圖:翻攝朝中社

以「結束戰爭」之名發動戰爭,合理嗎?

2023年夏天最具話題的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描述二戰期間美國與德國展開研發核武的競賽,奧本海默被任命主責帶領團隊開發原子彈,期望藉此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電影中,奧本海默曾認為「只要發明出破壞力強大的原子彈,眾人知道它的可怕後,世界上就不會再有戰爭」,但也被潑冷水地回應「直到製造出更大的炸彈」。事實證明,軍事競賽並沒有因二戰結束而中止,許多強國更認為「擁有核武」是為了自保。中國第一顆原子彈1964年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當時毛澤東形容中國的核武為「打狗棍」,有了「打狗棍」之後的中國,就不再是可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中國了,而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中國。「核武」成為國際間軍事衝突、相互恫嚇的談判籌碼。

目前全球已知擁有核武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印度、以色列、北韓、巴基斯坦9國,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統計,到2024年1月,全球的核彈頭總數估計為1萬2121枚,已部署於飛彈和軍機上的彈頭達3904枚,比2023年1月增加60枚;數量部份,俄國擁有5580枚、美國5044枚、中國從去年的410枚增加到500枚、法國290枚、英國225枚、印度172枚、巴基斯坦170枚、以色列90枚、北韓50枚。雖然大部分國家皆稱不會動用核武,卻以持有核彈武力做為防禦籌碼,全球也清楚若有一方採取核武攻擊,可能將引發大規模毀滅性戰爭,因此維持不輕舉妄動的「恐怖平衡」。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2023年年底報告指出,在以上9個擁核國之外,伊朗是唯一能將濃縮鈾提升到60%高水準的非核武國家,能在1到2週內生產核裂變物質,這成了近日中東衝突中伊朗的「發語權」,也是目前暫時以色列及西方盟國尚未出手攻擊伊朗的原因。只是一個國家有可能攻擊他國的技術,相對的其他國家當然也不想輸;你發明了刀子,我就要發明出手槍,他當然會發明出飛彈,誰也不想落後成為政治利益的弱勢。說是為了「自保」與「和平」,用各種理由來合理化擁有毀滅世界的力量,以「結束戰爭」之名發動戰爭,已成笑話,這種武器競賽永無止息!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日本防衛大臣與美軍印太司令會談 確認日美合作提升指揮統制
自衛不能止於俄烏邊境! 北約秘書長挺烏用遠程導彈 德外長也贊同烏用德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