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能布料熱銷 紡織矽谷重生

工研院開發各種機能性紡織品,促使台灣機能布料全球市占率高達7成。(羅浚濱攝)

中國時報【羅浚濱╱竹市報導】 曾被視為夕陽產業的紡織業,在工研院研發團隊一步一腳印與紡織業合作,解決人造纖維彈性布料製程關鍵的化學品國產化,並開發各種吸溼、排汗、除臭機能布料,讓台灣機能布料目前在全球市占率高達7成,重拾台灣「紡織矽谷」的榮光。 全球市占率達7成 20多年前,台灣紡織業剛引進富有彈性的「萊卡」布料,但生產過程始終無法克服人造纖維色紗斷紗的問題,加上化學品都是從日本和德國進口,增加生產成本,使台灣紡織廠不是減產就是關門。 工研院材化所纖維技術組組長唐靜雯說,當時與業者溝通發現,要解決的不只是製程上人造纖維色紗斷線的問題,更要克服紡織技術中最大的「化學品」問題。 工研院研發團隊找上有30多年紡織經驗的儒鴻企業公司協助實驗,花了半年時間,終於調配出免上蠟,染色完織紗也不會斷的化學品也協助遠東、中興、新光等國內主力紡織廠,建立紡織化學品評估方法。 關鍵化學品國產化 工研院研發團隊順利把人造纖維彈性布料製程的關鍵化學品國產化,讓業者不再受制於外商高單價的配方,並以化學品為方法,陸續開發出各式各樣具有抗菌、吸溼排汗、防汙、抗UV等功能的機能性紡織品,提升紡織業走向精緻化、科技化。 唐靜雯指出,儒鴻公司是全亞洲第一大彈性及機能布種製造廠,目前國際品牌有7成以上的機能性布料訂單,是向台灣紡織業採購,也創造紡織業上、中、下游同享內外銷的榮景,重拾台灣「紡織矽谷」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