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轉移的虛實與第三次世界大戰

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在與拜登辯論時聲稱,拜登正在把美國拖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理由是習近平、普丁、金正恩等都不「尊敬」拜登。歐洲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吉近日聲稱這種大戰快則數月內可能爆發,因為大國領袖已罕言和平而皆在備戰。

的確,早已有如奈伊等許多知名的西方學者和美國戰略界人士警告,美中正如一戰前夕那樣滑向戰爭。以看好「中國模式」著稱、從新加坡轉至香港的知名學者鄭永年也認為各國的社會極化,將助長世界大戰的趨勢。華府還有論者主張因為衝突不可避免,美國應帶領盟國,為爭取「無可取代的勝利」進行準備。

但絕大多數論者顯然不是依循川普的「尊敬論」來推論;也就是引爆大國戰爭,與其說是因為不尊敬對手的領袖,不如說更多是因不尊敬對手的實力。對拜登而言,目前美國經濟強勁、股市長紅、就業興旺、盟國團結,豈有中、俄、朝、伊等國「不尊敬」之理?但對高唱「讓美國再度偉大」的川普與支持者而言,民主黨過去執政讓中國佔太多便宜,又浪費資源在烏克蘭、移民救助、社會福利,使美國實力就算還領先,也岌岌可危。

不過因為國家並非憑空存在,而是生存於地理時空之中,受到山川海洋的阻礙或庇佑,再加上文明、宗教與意識形態親近性的影響,所以有節制的各據一方的區域霸權,有時不僅不會受到「合縱」制衡,還會得到默許和扈從。但是若「區域」霸權不知節制去追求「過度」擴張,比如試圖干預、兼併遙遠或理念極度歧異的國家,就難免引起其他國家以「均勢」政策對抗之。

至於均勢政策的基本手段不外兩條:「自強」—富國強兵,與「聯盟」—聯手禦敵。「自強」是國防外交之本,因為國際信任是稀缺事物。「聯盟」是機動靈活策略,因為找別人去分擔制衡對手的成本,總是對自強更有利。世界上但凡有「矛」之處,就會有「盾」。國家反制對手自強與聯盟的辦法,則是「弱敵」與「楔子」(wedge strategy)。「弱敵」指遏制對手內部經濟與軍事發展的速度以及政治穩定。「楔子」指在敵對聯盟中間打進楔子(離間),削弱甚至瓦解其聯盟。

我們確實應該相信習近平向馮德萊恩抱怨華府在設伏,圖謀引中國入台海戰場而大敗;也應該相信川普擔心俄、中以為「東升西降」,「不尊敬」美國的實力,挑戰美國單極霸主的地位。

除了帶風向的例外論(包括美國例外或中國例外)與衰落論(包括中國崩潰論與美國衰落論),專業的研究呈現的景象確實是莫衷一是。比如世界銀行5月剛提出的國別經濟比較,用購買力評價研判中國經濟規模對美領先仍在擴大,從美國的119%上升到125%。《經濟學人》分析,包括汽車、造船、鋼鐵、發電,中國不僅重工業指標領先美國不少,消費領域如運輸旅次、智慧型手機銷售等也領先美國。

因此,中國國家統計數據不僅不是充斥水分,反而是刻意低估,以圖享有「發展中國家」領袖的頭銜與特權。因為美國升息導致美元上揚使中國經濟估值縮水的表象,並不能證明美中權力轉移已經終了。

美國要避免多極化是共識,但川普會更相信世界銀行報告的邏輯,並訴諸「自強」與「弱敵」的戰略。拜登曾說北京的經濟麻煩如定時炸彈,偏好「聯盟」與「楔子」策略。

川普陣營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