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大選牽動歐盟換屆 投票前從關鍵數字看門道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5日專電)歐洲議會每5年一度的改選將於6至9日在歐盟27國投票,涵蓋3億7千萬選民和逾百政黨。要看懂這場大選如何牽動歐盟高層人事更迭及政策方向,可先從3個關鍵數字切入。

●27國:決定歐盟人事分配的「基數」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改選將為歐洲聯盟(EU)每5年的換屆行動拉開序幕。

在歐盟三大機構裡,作用類似「下議院」的歐洲議會是唯一直接由公民投票產生,席次按歐盟27個成員國的人口數分配,但每國最少6名、最多96名,以保障小國權益。下屆將選出720名議員,其中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4個大國合計席次就超過300名。

歐盟「上議院」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與議會分擔歐盟立法者角色,是由27國政府領導人和部會首長組成,因此人事更迭依各國各自選舉期程而定,不過理事會也設有一位各國推舉的主席,現任的米歇爾(Charles Michel)任期將在11月,不會連任。

主管行政的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設有主席、副主席和分管不同政策領域的執行委員,這個「內閣」總人數27名,每個成員國占一席,哪國可搶到哪個位置,是一場各國角力的密室協商大戲。

議會選舉過後,各國就會開始「喬」執委會位子。例如匈牙利本屆分配到主管歐盟成員擴大政策的執委,有鑒於奧班(Viktor Orban)政府親俄立場,許多國家正醞釀下一屆不讓匈牙利拿到同一執委,以免奧班阻擋烏克蘭加入歐盟進程。

執委位子分配協商好後,就會由各國政府提名人選,再由歐洲議會大會投票,每個執委都需要過半數同意,包括執委會主席也是,預期這批人事案投票將在9月完成。

現任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隸屬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EPP),她獲黨團支持連任,而該黨團依民調資訊彙集公司Europe Elects預估將獲181席議員,因此她還需179票才能過半。

●7大黨團:光譜從極左到極右

歐洲議會議員候選人是由27國各自內部政黨提名,因此雖然27國就像27個選區,但參與政黨數目有超過100個之多,實際運作上簡化為左、右、中間等政治光譜合作組成的7個黨團。

目前歐洲議會前3大黨團都是親歐盟的中間派,依序是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D)和光譜相對位置最中間的「復興歐洲」(Renew)。

根據Europe Elects預測,「歐洲人民黨」席次將較本屆多,但另2個靠中間的黨團都會掉席次,且同為親歐派的綠黨估計席次大減,將失去本屆第4大黨團的地位;相對的,極右、極左黨團都可能大增席次,雖然它們在光譜兩端立場遙遙相望,卻都是想要限縮歐盟政策權力的「疑歐派」。

換言之,雖然歐盟決策主要靠27國協商達成,歐洲議會被認為在三大機構中實權最小,但沒有法律提案權、僅有表決權的議會仍能「敗事有餘」。而雖然新一屆歐洲議會仍是中間派主導,但因極端派聲勢升高,歐盟在處理移民、擴大成員國、環境與農業等難題上的「雜音」也將會變大,達成共識更困難。

●60%:投票率預估創新高

歐盟各國民眾究竟有多在乎歐盟,歐洲議會選舉的投票率是重要指標。2019年的上次選舉平均投票率50.66%,較2014年的42.61%提高。這一次,根據歐盟官方民調機構「歐洲氣壓計」(Eurobarometer)4月的調查,每10人中有6人表示有興趣參加歐洲議會投票。

實際投票率會否再創新高,某種程度將反映歐洲面對地緣政治、經濟大變化的時代趨勢下,民眾是否關心由歐盟主導更多共同政策。

不過,歐洲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分析各個歐盟國家這次選舉的焦點,顯示多數還是圍繞著內部議題。

例如比利時將在9日同步投票改選國會議員,法語區關心稅務、醫療、社會安全等民生議題,荷語區則有極右政黨熱炒分離主義等老話題,歐洲議會選舉像是順便進行的場邊賽。

比利時規定投票是選民義務,因此這次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率預估達88.5%,是歐盟最高。

上次歐盟選舉投票率只有28.9%的斯洛文尼亞,這次為了刺激投票還祭出「大選綁公投」的招數,推出安樂死、大麻合法化和選制改革等3項公投案與歐洲議會同一天投票,希望洗刷上一屆投票率在全歐盟倒數第3的難堪。(編輯:陳承功)1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