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極端勢力席次增 親華影響力擴大?

(德國之聲中文網)為期4日的歐洲議會選舉週日(6月9日)投票結束,投票率大約51%。初步結果顯示,席次最多的政黨仍然是立場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團(EPP),其次是中間偏左的社會黨與民主黨進步聯盟(S&D)。

根據歐洲議會官網在10日凌晨2點半左右發布的數據,在720席之中,歐洲人民黨團、社民進步聯盟分別取得184席和139席。此結果有利於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爭取連任;她表示:「今天對歐洲人民黨團來說是好日子……朋友們,我們贏得了歐洲議會選舉。」

其餘主要政黨包含自居中間派、支持歐洲主義的復興歐洲黨團(Renew Europe),目前已取得80席;傾右、疑歐派的歐洲保守及改革黨團(ECR)拿下73席。

極右翼民粹主義的認同與民主黨團(ID)獲得58席;主張綠色政治的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得到52席;左翼聯盟黨團(The Left)則取得36席。不隸屬於任何黨團的席次98席,其中包含德國極右翼的選項黨(AfD)。

選舉結果引發德法政壇震盪。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所屬的社民黨遭遇史上最大的挫敗;儘管選項黨的議員克拉(Maximilian Krah)因其華裔助理涉嫌替中國從事間諜活動一案而遭到批評,該黨的得票率卻還是高於社民黨。

面對極右派,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率領的中間陣營也節節敗退,促使他宣布解散法國國民議會、提前在6月底至7月初舉行國會改選。

極端勢力大有斬獲

整體看來,中間派、自由派以及社會主義的政黨雖保住了席次優勢,但歐洲政壇傳統的中間派勢力遭遇重挫,綠黨席次明顯縮減,極右勢力的席次卻大有進展,而這可能影響歐盟對中國的態度。

DW客座評論員張俊華8日的文章認為,雖然歐洲極右派與極左派的意識形態有差異,「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都傾向於中國。雙方一般都迴避明確提及中國,但其中的論點和建議與中國的利益一致」。

張俊華以德國為例指出,選項黨議員克拉在中國間諜醜聞之前,「經常扮演一個中國代言人的角色」,例如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立場,還有在中國對俄烏戰爭的態度方面。

位於匈牙利的分析機構「政治資本研究所」(Political Capital Institute)專家克雷科(Péter Krekó)等人6日在歐洲新聞台(Euronews)刊出社論,題為〈我們將在新一屆歐洲議會看到更多普丁和習近平的朋友〉。文章主張,中國、俄羅斯等專制獨裁政權將在歐洲取得更多「破口」,進一步影響歐洲的決策。

該文認為,復興歐洲黨團對專制政權的批評最多,其次是歐洲人民黨團、綠黨、社民黨團等,而歐洲保守及改革黨團較少批評專制政權。不過,對專制政權批評最少的,是極右的認同與民主黨團,還有極左的左翼黨團;前者對中國的批評還多於對俄羅斯,後者則對中國和俄國都很少批評。

歐洲議會「向右轉」

國際媒體關注歐洲議會走向「右傾」的趨勢,對歐盟未來推行政策可能的影響。路透社分析,歐洲議會若是「向右轉」,可能導致涉及歐洲安全、氣候變遷,以及中國和美國產業競爭等議題的新法案更難以過關;不過,對歐盟持懷疑態度的民族主義政黨究竟會發揮多少影響力,也要看它們彼此之間能否克服分歧、攜手合作。

美聯社指出,歐盟過去數十年的歷史中,強硬右派大致在政治上處於邊緣,如今卻在歐洲議會選舉大有斬獲,對歐盟未來的移民、安全與氣候政策將有更多話語權。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看更多相關新聞
歐洲議會選舉 右派勢力大勝 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會 提前改選
歐洲議會疑歐派崛起 范德賴恩連任執委會難度增
歐洲議會改選向右轉 專家憂親中影響力擴大
失去國會多數「比利時總理宣布請辭」新任可能人選曝光
尷尬!法國毒販「請假外出」投票 竟在警察眼前越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