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反補貼關稅難擋中國車企 分析:至少要50%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14日電)歐盟宣布將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最高額達38.1%。分析指,新規確實可能降低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盟市場的數量。然而由於仍有利潤,若要有效阻止中國車企進入歐盟,關稅可能要調高到50%。

歐盟(EU)近日宣布,將從7月起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在受調查的中國3大汽車集團中,比亞迪將被加徵17.4%、吉利汽車20%,上汽集團因配合調查度低,將被加徵最高額38.1%關稅。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指出,如果新的關稅政策執行,中國對歐盟市場的電動汽車出口量將減少15%至30%,然而這樣的關稅不至於讓比亞迪等企業退出歐洲市場。

報導引述華爾街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認為,在這樣的關稅水準上,中國汽車製造商仍可以保持競爭力,儘管每輛汽車的利潤可能會減半。

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研究報告,以比亞迪Seal U為例,這個車型在中國的售價為2萬500歐元(約新台幣71萬元),在歐盟售價為4萬2000歐元,利潤分別為1300歐元和1萬4300歐元,這成為中國出口的誘因。根據報告估算,即便加增30%的關稅,仍然讓比亞迪在歐盟市場的利潤比中國高出15%左右,外銷歐盟仍然具有吸引力。

報告指出,若要使中國電動車出口商在歐盟市場卻步,關稅稅率可能需要高達40%至50%。對於比亞迪這樣垂直整合的製造商,可能需要更高的關稅。

報導提到,為了因應關稅政策造成的風險,不少中國車企早已將生產線轉移到歐盟。比亞迪、蔚來在匈牙利建廠;上汽、長城也宣布歐洲工廠進入「選址階段」。(編輯:廖文綺)1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