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大選初步計票:極右席次增 中間派穩定過半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10日專電)牽動歐盟換屆的歐洲議會大選初步計票顯示席次分布呈現「穩中偏右」:極右黨團如選前預期席次大增,光譜居中的3個黨團合計席次仍能過半。因此新一屆議會政治結構將是中間派穩定多數,但極右派具牽制力。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議員改選自6日起荷蘭率先投票,到9日深夜11時義大利關上票箱,完成這場歐洲聯盟(EU)27國5年一度、涵蓋3億7300萬選民的民主活動。

根據10日凌晨歐洲議會初步彙整27國開票或估票結果,極右派兩大黨團「歐洲保守及改革」(ECR)、「認同與民主」(ID)共獲得130席,若加上退出ID黨團的德國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所獲18席,歐盟選民對極右勢力的支持較上一屆大增約30席。

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EPP)不僅維持最大黨團地位,並較上屆大增13席;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D)較上屆掉4席;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所屬的中間派「復興歐洲」(Renew)黨團更較上屆大減19席,反映馬克宏在國內聲望大跌。

不過,前述3個中間黨團合計仍有407席,在本屆總計720席次取得穩定過半,這讓「歐洲人民黨」的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歐洲議會議長梅特索拉(Roberta Metsola)的連任吃下定心丸。

范德賴恩在9日深夜11時50分代表「歐洲人民黨」站上歐洲議會「選舉之夜」舞台。她說,10日第一件事就是與另兩個中間黨團會面,再次合作組成本屆議會的多數黨。

她指出,「歐洲人民黨」的勝利代表多數民眾支持強大的歐洲,而極右和極左派選票都增加,對中間派而言責任更重大,尤其外來勢力欲使歐洲不穩定、弱化歐盟,「絕對不能容許此事發生」。

另一方面,綠黨席次較上屆大幅滑落20席,代表歐盟過去5年在環境氣候政策展現的積極企圖心遭到反挫。

因此,中間派雖在議會占多數,但極右聲勢崛起將首要牽制歐盟移民政策,對氣候政策也會有影響,就算不能翻轉方向,也會使歐盟決策得花更多時間協調。

由於獲得席次的27國各黨議員仍有機會選擇將加入哪個黨團,因此新一屆歐洲議會政治光譜的左右派版圖仍可能變化,直到7月16至19日召開第一次大會選出議長、副議長前,將是一段政治結盟、利害衡量的合縱連橫期。

其中,兩個極右派黨團會否結盟或合一,對歐盟決策產生更大槓桿力量,以及現屬極右派「歐洲保守及改革」黨團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會否倒向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是兩大觀察焦點。

這場大選吸引全球超過1000名媒體記者到歐洲議會的布魯塞爾議場「選舉之夜」現場報導,議會人員特地將原本議員召開大會的半圓形議場改為媒體中心,定時在大螢幕更新投放27國最新估票、計票結果。

歐洲議會表示,這次選舉平均投票率51%,與上屆選舉差不多。

議會局面底定後,預計在9月對范德賴恩的連任案進行投票,10至11月舉行對26名執行委員被提名人的聽證會和投票,屆時才算完成未來5年主管歐盟行政的「內閣」改組。(編輯:馮昭)11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