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關稅將上路,對台灣將造成哪些影響?【獨立特派員】
歐盟首課碳關稅 台灣挑戰2050淨零排放艱鉅任務?
氣候變遷席捲全球,如何積極減碳、淨零已是現今最重要的議題。全球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在2050年前要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排碳者付費的全球趨勢,讓企業減碳壓力兵臨城下。
水泥廠首席副廠長陳志賢說:「以前排碳是不用錢的,未來排碳是要付費的,這個費用只會越來越高,所以唯有企業真正去落實減排,未來市場上才會有真正的競爭力。」
今年十月,歐盟已經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也被稱為「碳關稅」。雖然現在還是過渡期,只需申報產品的碳排放量,但到了2026年正式實施,就得提交證明繳交費用。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表示,歐盟開徵之後,美國也接著要跟進,將會變成國際之間的競賽,誰的單位產品的含碳量更低,就會更有競爭力。這是一個新的競爭力來源、新型態的原物料,排碳量也需要付錢、要報關稅,是過去從來沒有的經驗。
歐盟首課碳關稅,第一波鎖定包含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氫以及鋁製和鋼鐵的中下游產品。對台灣來說,受影響最大的產品以鋼鐵製品為主,尤其台灣螺絲、螺帽等扣件產業,出口比例高達九成,最主要就是銷往美國及歐洲市場。台灣是全球第三大扣件出口國,低碳轉型的壓力,不只歐盟,更多是來自國際大廠的要求。
碳盤查壓力大!台灣缺乏綠能成阻礙
氣候變遷危機迫在眉睫,淨零成為全球各國重要發展目標,許多國際大廠包括蘋果、微軟、Nike等紛紛要求旗下供應鏈廠商揭露碳排放量,加強減排甚至實現淨零。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副執行長林烈全說:「要切入國際大廠的供應鏈體系,就要符合他相關的規定,達到他淨零減排機制的運作。」
事實上國內許多中小企業對「淨零」這個議題還不是很清楚。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組長胡國信就表示,金屬中心十年前就開始做碳相關的輔導,包含碳盤查以及能源管理,不過這十年來只有不到二十家企業來做碳盤查輔導的申請。從今年開始,在政府的補助、宣導之下,就承接了五百多家的碳盤查量,其中有數十家就是扣件業者。
廠董事長陳光裕也提出了企業面臨的問題,如果原料是來自中鋼,而中鋼使用高爐,所拿到的碳跟電爐廠的碳又不太一樣,兩者之間就會有很大的差異;企業用電來自台電,但台灣又缺乏綠能發展,在將來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大企業搶先布局 中小企業如何求生存?
即將迎來碳有價時代,全球企業搶攻綠能,減碳力等於企業競爭力,國內大企業早已搶先布局。石化廠副總經理陳世賢說:「第一個是開始來做投資太陽能電廠,第二部分是希望自己能夠確保一個穩定而且比較潔淨的用電,所以也在今年開始建設完成了汽電共生廠。」
在全球淨零碳排賽局,企業加速轉型,但台灣電力的排碳係數是一度電0.502公斤,與其他國家相比,是台灣中小企業不可承受之重。
為了淨零轉型,國際大廠積極布署、尋找解方,以高碳排石化工業來說,循環利用是減排重要關鍵。石化廠副總經理陳世賢表示,利用廢食用油製造生質塑膠,以及使用回收塑膠製成再生塑料,有效減少化石材料的使用。雖然這些再利用的成本投入遠比傳統化石原料高,但未來商業競爭成本不再是唯一考量,減碳才是根本。
大企業有足夠資源可領先布局,但台灣有98%都是中小企業,要做到這些,是非常艱鉅的任務。極端氣候威脅,全球啟動新商業模式,面對新的戰場,政府過去並沒有非常積極地提出警訊給業者,如何盡速跟上國際腳步,已是刻不容緩。
(※張筱瑩周明文/採訪報導)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環保署推自願減量方案 企業減碳可獲碳權
溫管法擬改「氣候變遷因應法」 環團工會意見紛歧
美豁免110項中輸美產品關稅 美股迅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