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臺灣國樂團40週年 以樂會友演出4首雙協奏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國樂團訂於五月廿五日下午二時卅分,假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舉辦《東方與西方的交錯》音樂會,邀請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音樂學院的四位音樂家:長笛Maria Fernanda Castillo、小提琴Meg Rohrer、鋼琴Amy I-Lin Cheng、打擊Emily Salgado,搭配臺灣國樂團四位聲部首席:竹笛劉貞伶、揚琴林明慧、二胡高孟嵐、打擊林雅雪,攜手演出四首精彩的雙協奏曲,歡慶臺灣國樂團四十週年。

臺灣國樂團副指揮暨本場音樂會指揮周聖文表示,雙協奏曲在一般音樂會中並不常見,這次不但一口氣準備了四首,還讓東西方既相似又相異的樂器兩兩組合,量身訂製曲目,用具有臺灣風情的樂曲,促使雙方對話,達到臺灣國樂團「以音樂連結世界和臺灣」的理念。

臺灣國樂團與美國密西根大學音樂學院的緣分,源自二○一九年的美國巡演,原計畫便是臺美雙方互訪,進行深度的音樂交流,然歷經COVID-19疫情,終於在五年後,臺灣國樂團四十週年之際,邀請美國音樂家們遠渡重洋、來臺重聚。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此處的「樂」自有喜悅、快樂之意,但對音樂家而言,更可延伸為「以樂會友」。

臺灣國樂團代理團長吳定哲強調:「我們期待以臺灣土地上多元而獨特的聲音,作為饗宴,款待這些遠道而來的音樂友人。」因此,本場音樂會精選四首雙協奏曲,其一為《草螟弄雞公》雙笛協奏曲,以同名之臺灣民謠為素材,讓短笛(piccolo)扮演草螟仔,曲笛扮演雞公,展開一段充滿趣味的「答喙鼓」(鬥嘴)。其二為《四月雨二胡小提琴幻想協奏曲》二胡、小提琴雙協奏曲,以臺灣日治時期作曲家鄧雨賢的作品《雨夜花》、《四季紅》、《月夜愁》為發展動機,由作曲家李哲藝增添交響化後的現代感與豐富性。其三《日頭一出望雲遮》揚琴、鋼琴雙協奏曲,使用客家山歌中的「平板」為素材,揚琴負責演繹嬌美的客家細妹(女孩),鋼琴則是俊俏的客家細賴(男孩)。最後為《雙打擊協奏曲》竹鐘、竹琴、雲鑼及馬林巴琴(Marimba)雙擊樂協奏曲,由臺東阿美族「Amis旮亙樂團」的團長少多宜.篩代創作,充滿臺灣原住民族音樂的活力與特色。

除了以上四首呈現東方與西方交錯的雙協奏曲,音樂會壓軸則是一首體裁新穎的委託創作首演曲目《樂隊協奏曲》,指揮周聖文說明,這首樂曲採用南管音樂中的「走馬」為素材,並巧妙融合北管與歌仔戲元素,成為一首具有臺灣風格的國樂曲,亦十分契合本場音樂會以臺灣之聲款待美國友人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