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113年祖父母節 教育部多元推廣世代共融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今天是113年祖父母節,各縣市各推歡慶活動,教育部擇定臺灣科教館舉辦園遊會,以「代間共學」為主題,所屬社教館所、文教基金會設置18個攤位,規劃知識及趣味性闖關遊戲,邀請祖孫們一起互動共學,合作齊力通關,爭取闖關獎勵與抽獎好禮,現場結合親子帶動跳、小丑氣球、魔術表演,氣氛活潑熱鬧,笑聲此起彼落,呈現世代共融的溫馨氣氛。
教育部民國99年8月29日(星期日)發起臺灣第1屆「祖父母節」,往後規定從民國100年起,每年8月的第4個星期日定為「祖父母節」,今年已邁入第15屆,全國各縣市持續辦理歡慶活動,倡導家庭世代互動共學的理念。
教育部今(25)日舉辦「113年祖父母節記者會」,邀請大家重溫阿公、阿嬤帶給我們的關愛與溫馨,還有和他們相處的點滴,重新搭建與他們的橋樑與羈絆,並拉近彼此距離。根據統計,全臺灣三代同堂的家庭,去年已經突破95萬戶,不少雙薪家庭的爸媽,都需要阿公阿嬤幫忙帶孩子。
教育部頒獎表揚「祖孫作伙下廚趣,世代共煮傳家味」代間家傳料理徵件比賽獲獎得主,該活動重現家傳料理或拿手菜為主題,鼓勵不同世代家庭成員一起下廚,書寫與拍照烹調過程,重溫這道料理回憶,從社會組(含大專)、高中職組、國中組145件作品,評選出12件優勝作品,內容多元感動人心,所描述家傳料理橫跨南北、口味鹹甜都有,承載情感躍然紙上,觸動人心。
例如,高中組金獎《屬於我和阿嬤的麻薏湯麵》以樸實文字述說她與阿媽的深厚情感,以及準備過程細膩心情;社會組金獎《外婆的惜福煎餅》描繪以芹菜葉製成的煎餅,有愛物惜食滋味,更讓子孫輩認識祖輩生活與價值觀,及對外婆養育之恩。國中組金獎《肉嗲》描述這個擔負作者全家生計任務的美食,曾經是作者自幼最討厭的食物,只因父母忙於攤位而無法陪伴,學習此道菜餚過程,終於明白看似簡單的食物卻需要許多技術,重新愛上肉嗲,化解與父親緊張關也領受父親的愛。
寓教於樂的園遊會,吸引大小朋友熱鬧齊聚。例如,中華祖父母關懷協會的三秒疊杯、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的射擊遊戲,祖孫必須同心協力才能完成挑戰。國立臺灣圖書館的永續餐桌考驗、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認識臺灣海域,以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帶大家透過「魚鰾」學習科學原理,新奇好玩又能學習新知。另有DIY課程,研揚文教基金會的創意派對眼罩、技嘉教育基金會的海洋彩繪,讓大小朋友盡情發揮創意。
教育部「113年祖父母節」活動,邀請大家拉近與阿公阿嬤之間的距離。(記者黃朝琴攝)
教育部祖父母節活動,現場示範家傳料理。(記者黃朝琴攝)
教育部祖父母節活動,長輩開心跳舞,展現健康自信與活力。(記者黃朝琴攝)
教育部表揚代間家傳料理徵件比賽12件獲獎得主,作品描述家傳料理橫跨南北、口味鹹甜都有,承載情感躍然紙上觸動人心。(記者黃朝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