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登國人健保用藥第1 藥師:須經專業評估再服用

因為筋骨痛,吃了3、4年的止痛藥,民眾來藥局定期拿藥,已經成為日常。

拿藥民眾表示,「因為像有時候找不到醫生的時候,只好自救不然怎麼辦?醫生說痛再吃,不痛不要吃。」

想要快速消除頭痛、肌肉痛或發燒,許多人都會吃上1顆含有乙醯氨酚的止痛藥,第一線藥師觀察,因為藥品成分迷思,還有疫情後帶起民眾居家常備藥存放的影響,止痛藥的需求逐漸變大。

藥師易麗珍指出,「現在目前來講,所有的廣告大部分都會帶上一句乙醯胺酚,所以大家對乙醯氨酚的需求是非常的大,覺得說好像身體有一點狀況,都會跟乙醯氨酚做一個聯想。」

根據健保署統計,2023年健保給付藥費高達2431億,國人使用人數第1名的藥物就是乙醯氨酚的止痛藥,人數高達898萬人,研判是近年感染性疾病增加的影響,而其它則是止咳藥以及用來稀釋呼吸道分泌物的相關藥物。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認為,「像新冠疫情或是流感等等,很多的疾病都會伴隨一些疼痛,所以醫生一般都會處方這種解熱鎮痛劑,來緩解病人的一些發燒、頭痛,或者是疼痛等狀。」

藥師表示,乙醯氨酚不傷腸胃,但長期或大量服用仍對肝臟有一定影響,尤其民眾若自行買藥,加上醫生開的處方箋,可能會導致不同品牌、同個止痛成分有重複用藥情形,因此仍需經專業人員評估再用藥。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桃機春節總運量上看116萬人次 建議民眾提早3小時報到
北巿2024跨年避免影響住戶 彩排及晚會全程噪音監測
日本感冒藥含「可待因」藥師提醒在台屬管制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