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會有疫苗嗎?酒精和乾洗手是否能防護?關於最新疫情必看的4個QA
關於武漢肺炎使用酒精和乾洗手是否能防護?除了戴口罩還有哪些防護措施?(圖片來源/chocokuro@photoAC)
農曆春節剛結束,但武漢肺炎的疫情卻越演越烈,截至今(30)日早晨,中國與港澳地區確診數已超過7,700例(西藏出現首例確診)、170人死亡,全球確診數更幾乎要逼近8,000例,使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武漢肺炎疫情已對全球構成高風險。
台灣於28日新增確診2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均為居住於武漢市陸籍70多歲女性,今年1月22日同行抵台觀光,於25日出現發燒症狀就醫,院方隨即通報並收治負壓隔離病房,經檢驗於28日確診,醫院及地方衛生單位已依循相關處置流程進行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等防治工作。
武漢肺炎會有疫苗嗎?一般民眾為何只需要佩戴外科口罩,而不用佩戴N95口罩?酒精和乾洗手是否真有效?除了口罩還能如何防護?
武漢肺炎會有疫苗嗎?進度如何?
此外,武漢肺炎是否有在研發疫苗?目前進度如何?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疫苗從分析、評估、到研發出可使用的疫苗,需經過人體試驗及許多道檢驗,可能需要耗時2-3年的時間,對目前的疫情可能沒有即刻、太大的幫助。
而針對日前國內第一例本土社區武漢肺炎個案,第8例確定病例是男性,個案是被其妻(第5例個案)所傳染,妻子在25日發病、27日確診,而先生是26日發病、28日確診,間隔時間相當短。黃立民對此表示情況不妙,並提醒民眾,「雖然也有人沒有發燒,但多數武漢肺炎的症狀仍會出現發燒;家人若得武漢肺炎,應馬上通報並隔離,要穿防護衣才能探視。」
武漢肺炎初期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呼吸急促。(製圖/郭怡君)
為何一般民眾不用戴到N95口罩?
問到一般民眾為何只需要佩戴外科口罩,而不用佩戴N95口罩?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解釋,人在說話、呼吸或咳嗽時候產生的飛沫微粒大部分>1 μ(micrometer),而這樣的顆粒大小通常可以被外科口罩成功阻擋。「外科口罩可以避免佩戴者的口鼻直接暴露到周遭人員所產生的飛沫,同時也可以減少佩戴者雙手在觸摸周遭環境後不自覺碰觸口鼻的機會。」
此外,外科口罩也可以降低佩戴者產生的飛沫影響到他人與周遭環境,民眾只要在出入醫院等公共場合以及個人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正確使用口罩,就能達到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防範疫情散播的功效。
莊人祥進一步指出,N95口罩須經過密合度測試進行挑選,以及在每次使用時進行密合度檢點測試沒有漏氣才能達到其防護功效,「且佩戴N95口罩因密合會造成呼吸阻抗與悶熱不適,不容易長時間佩戴,因此醫護人員也是需要經過訓練之後在特定環境(如隔離病室)或狀態(如為病人執行插管)下使用。」
過年期間,台灣各大賣場、超商、藥局口罩被搶購一空。(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除了戴口罩還能如何防護?
而除了口罩,民眾還能如何防護?疾管署宣導民眾若生病,應盡量在家休息、不參加集會活動,並做到以下2件事:
1. 有呼吸道症狀者,應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避免參加集會活動。有發燒者,直到退燒後至少24小時才可參加集會活動或上班上課, 如集會活動辦理當日未達此標準,應避免參加。
2. 維持手部清潔、保持經常洗手習慣,原則上可以使用肥皂和清水,或酒精性乾洗手液進行手部清潔。尤其咳嗽或打噴嚏後及如廁後,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尿液或糞便等體液時,更應立即洗手。另應注意儘量不要用手直接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除了口罩,民眾還能如何防護?(製圖/郭怡君)
若無法洗手,酒精和乾洗手是否有效?
若民眾在不方便洗手的場合,酒精和乾洗手是否有效?
莊人祥解釋,冠狀病毒為具外套膜(envelope)的病毒,酒精性乾洗手可以破壞外套膜而殺死病毒,因此酒精性乾洗手液是有效。「只有當雙手有明顯的髒污或沾到血液或體液時,仍需使用濕洗手;但現場若無濕洗手設備時,可先以濕紙巾擦拭乾淨,再以乾洗手液消毒,在抵達有濕洗手設施處後,應儘速使用濕洗手執行手部衛生。」
而關於武漢肺炎的消毒,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一般的環境如家具、廚房,消毒可以用1:100的稀釋漂白水(500 ppm);浴室或馬桶表面則應使用1:10的稀釋漂白水(5,000 ppm)消毒。每天應該消毒一次,並使用當天泡製的漂白水,室內空氣則需靠良好的通風以維持空氣清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再次呼籲,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返國14天內如出現上述疑似症狀,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 (或0800-001922)依指示戴口罩儘速就醫,並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及時診斷通報。
更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資訊,可參閱疾管署網站。
更多信傳媒報導
後蔡英文時代》小英如何擺脫「大小姐」成為「民進黨一姐」?
安倍晉三力挺台灣加入WHO 台灣將推案參與WHO挑戰一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