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生產線曝光 未被殲-10取代

旺報【旺報╱記者張國威╱綜合報導】 央視日前首度對解放軍空軍主力重型戰機殲-11B的生產工廠及其生產過程和工藝進行詳細報導,除了曝露少許殲-11B的詳細諸元外,也間接證實解放軍仍在投產殲-11B,殲-11B的地位尚未被中型戰機殲-10B/C所取代。 央視報導指出,由瀋陽飛機公司研製的重型殲擊機殲-11B,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30噸左右,在機鼻裡的雷達可以在幾百公里之外就發現目標。其上安裝的光電雷達,可以在機頭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用光學和紅外線方式,發現、跟蹤、打擊目標。且殲-11B還在尾翼部分,大面積採用了新的碳纖維複合材料。 環球網13日報導,在擁有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殲-10B/C、殲-16戰機已裝備部隊的情況下,裝備部隊已有較長時間,且仍使用傳統機械掃描雷達的殲-11B技術已略顯落伍,外界一直認為該機可能面臨停產,但此次央視的報導顯現,殲-11B仍處於生產過程中,但媒體能如此近距離接觸殲-11B,並曝光其生產車間和工藝,也側面反映出殲-11B的技術敏感度已比較低了。 中新網13日報導,大陸的殲-20多功能隱形戰機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殲-10B/C改進型中型戰機的性能也已經相當高,大陸還要生產「又貴(重型機採購價高)又舊(研製時間先對較早)」的殲-11B原因在於,殲-10的航程短且數量不足。 報導指出,中國的14個陸上鄰國、6個海上鄰國絕大部分已經裝備了第四代戰機,各種第四代戰機的改型產品也開始在周邊國家普及。雖然大陸的殲-20已經小批量服役,但其大多數情況下不可能用於對付周邊國家的第四代重型機,殲-10這樣的中型機代替不了重型機,無法包打天下。且殲-10雖然是大陸重點開發的高性能制空戰機,但受限於發動機,其航程較短是一個致命缺陷,在對地攻擊能力上與重型多用途戰機仍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