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民團提五大建言 籲新政府挺青年、做爸媽

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提出新政府要推動公共托育等五大訴求,促進我國的女性勞參率。
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提出新政府要推動公共托育等五大訴求,促進我國的女性勞參率。

 

母親節即將到來,多個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新政府上臺後,應該要擴充公共托育,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支持男性育兒,落實居家托育「訪視指引」,提供家長優質的托育保母,讓女性不用辭職回家帶小孩,可促進我國的女性勞動參與率。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等多個團體召開記者會,對新政府提出建言,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指出,臺灣面臨生育率、女性勞參率雙低困境,跨國研究證實,驅動生育行為的關鍵因素是促進工作與家庭結合,避免女性因育兒被迫離開職場,建議新政府應以「平衡工作與家庭」的政策挺青年世代做自己、做員工、做爸媽。

 

黃喬鈴表示,我國30到64歲女性員工勞動參與率遠低於德國,主要是因為女性沒有得到有力的後援,民間團體提出五大訴求,首先,擴充公共托育服務,公私比至少七比三;其次,由中央應統籌修訂並落實居家托育「訪視指引」及「業務處理原則」加強保母的查核,提供優質的保母服務,並在四年內招募12,000名保母新生力,讓家長找到好保母;第三,擴充2到3歲托育服務量:以保母、公共化幼兒園為主力,讓家長不再困於托育空窗期;第四,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讓家長不分性別,共同兼顧工作與育兒;最後,在這四項基礎上,政府訂定辦法促使企業將30到64歲女性員工留在職場,提高我國的女性勞參率。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陳惠菁表示,幼兒園若持續懸殊的公私比三比七,托育政策只會持續受制於私立業者,他呼籲政府應大量擴充公共化托育服務,訂出準公共化政策的退場時間,切勿再以假的公共化虛應人民。

 

臺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黃聰智肯定彈性育嬰假是極佳的政策,支持男女都育兒,讓年幼時期的孩子享有雙親的陪伴。

 

臺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點出,臺灣高等教育普及,女性勞參率高達九成,但進到婚育階段就業就成斷崖式下滑,流失優秀女性勞動力,對個人、國家都是遺憾。因此,國家應該積極擴充居家保母托育、實施滿足勞動者需求的彈性育嬰假,支持女性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