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杯含糖飲30多歲罹糖尿病 改善末梢血循防併發症

【NOW健康 楊芷晴/特別報導】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而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習慣差、不愛運動等因素,糖尿病的罹患年齡已呈現下降趨勢,根據國健署統計,平均每4人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若血糖長期控制不好,將導致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合併症的發生。


國人以罹患第2型糖尿病居多 醫揭常見致病因子


國內每年新發生的糖尿病患以第2型糖尿病為主,約占9成以上,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謝異常的疾病,與體內胰島素分泌密切相關。台北畇力診所院長薛如婷醫師表示,當身體欠缺胰島素或細胞對胰島素發生阻抗時,細胞將無法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進而使血糖濃度升高。


薛如婷醫師進一步說明,第2型糖尿病罹病成因除了與家族遺傳史有關,臨床上觀察多與平時生活習慣不佳有關,近7成是腰圍肥胖的中廣身材、不愛運動、嗜甜食、高油飲食,長時間久坐、抽菸等風險因子聚集,這類生活型態的人,糖尿病也會提早上身,門診曾遇有名患者就是每天2杯含糖手搖飲,年紀才30多歲就已罹患糖尿病。


「罹患糖尿病雖不會造成立即致命,但帶來的慢性併發症卻不可輕忽。」薛如婷醫師指出,當全身細胞和血管都浸泡在糖水裡,時間愈久,就可能引發大小血管病變,如心肌梗塞、中風、下肢血管栓塞、視網膜病變、慢性腎臟病等,造成許多器官損傷;另外,糖尿病也會讓神經系統受到損傷,血管的舒張和收縮是靠神經調控,當神經出了問題,血管的調控也會受影響,進而造成血液循環不良。


改善末梢血循 有助緩解糖尿病產生相關併發症


此外,糖尿病患常因神經病變引發下肢感覺遲鈍,往往造成下肢有傷口而無法及時發現,進而造成嚴重的細菌感染,加上糖尿病患因下肢血循也不好,感染後傷口更加不易癒合,嚴重的話甚至可能面臨截肢風險。薛如婷醫師建議,除了要適度運動,飲食部分少食高油高糖、戒菸,避免久站久坐,平時也可服用銀杏類萃取物,輔助與改善末梢血液循環。


新北兆康藥局劉桂卿藥師表示,糖尿病屬於身體的慢性發炎,所以很多併發症都是來自於血液循環不良的狀況,在慢性發炎過程中會有很多自由基去破壞身體周邊最末端的血管,進而產生末梢血循障礙的問題,常會產生手腳冰冷、痠麻現象。對此會建議服用銀杏葉萃取物來改善前述症狀,減少自由基再破壞身體組織和器官,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避免可能產生血栓的風險。


綜觀市面上銀杏類產品不少,由於萃取方式不同,獲取的銀杏純度也會不同,劉桂卿藥師指出,以循利寧為例,其主要成分為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類黃酮(flavonoids)與內酯類(terpenes lactones)服用後會增加釋放一氧化氮與前列腺素,增加動靜脈的血流量,進而改善病人的末稍血液循環不良症狀。 亦可降低血液黏滯度與血小板的活性,藉此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進而能幫助達到血管擴張作用,促進末梢血液循環,讓末梢血液能吸收足夠氧氣和葡萄糖、獲得充足血氧量,又能清除身體發炎反應產生的自由基,幫助組織器官正常運作。


▲劉桂卿藥師指出,綜觀市面上銀杏類產品不少,由於萃取方式不同,獲取的銀杏純度也會不同。(圖/劉桂卿藥師提供)


7旬糖友傷口久未癒合 補充銀杏葉萃取物助恢復


劉桂卿藥師曾遇1名7旬婦女,有糖尿病史,血糖控制不太理想,小腿有傷口一直無法完全癒合,加上末梢血液循環不好,腳底容易水腫,經建議先從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做起,該名婦女返家後除了好好照顧傷口、避免碰水,服用循利寧並多補充蛋白質,約2個多月傷口便慢慢癒合了,目前持續服用保養。


不過,若曾罹患胃出血、胃潰瘍、服用抗凝血劑,或服用多種藥物的糖尿病患、嬰幼兒、孕婦或哺乳中的婦女,服用銀杏類藥品前都應與醫師或藥師諮詢評估,是否適合服用或不可併服,此外,建議拔牙或手術前後2周應暫停使用較安全。


薛如婷醫師提醒,善用成人免費健檢定期檢查,提早發現及時防範,而糖尿病患除了少甜食,應飲食均衡,定時定量,運動、減重對於穩定三高很有助益,建議每周運動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每周運動加總150分鐘,每次達到「流汗、微喘、自覺心跳加快」3指標。劉桂卿藥師則建議,盡量攝取低GI飲食,血糖控制好,也能降低末梢循環不良引起的各種症狀。


# 首圖來源/薛如婷醫師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健保即將全面給付!SMA治療不能等 醫籲病友做好評估
▸講座報名/總是失眠、睡不好? 專家指導一夜好眠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