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9人死於口腔癌!青壯年殺手 口腔「破斑硬突腫」速就醫

口腔癌是我國男性10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第4名,每天有9人死於口腔癌、21人罹患口腔癌,嚼檳榔、抽菸、喝酒是3大致癌因子,醫師提醒,危險族群發現口腔黏膜出現異狀應盡速就醫。

口腔癌病友葉先生吃檳榔超過20年,最多時每天吃50顆檳榔,5年後發現吃酸或辣的食物很不舒服,口腔反覆出現破皮潰瘍,嘴巴感覺刺刺緊緊的;吃檳榔10年後口腔內發現白色斑塊,嘴巴也很難張開,他心想戒檳榔、努力刷牙清潔口腔就不會有問題,一直沒有就醫。直到臉頰腫起來、口腔有異味才去看醫生,檢查已是口腔癌第4期,他靠著照顧妻小的動力與意志力,撐過艱難的治療與復健期,他後悔過去沒有早點戒檳榔,也力勸檳友戒檳榔。

口腔癌是青壯年殺手 患者少活20年

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6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7,797個國人罹患口腔癌、3,425人死於口腔癌,平均每天有9人死於口腔癌、21人罹患口腔癌。口腔癌好發於中壯年男性,近8成病患年齡在30~64歲間,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7歲,死亡年齡中位數為60歲,和國人平均餘命80.9歲相比,口腔癌患者整整少了20年壽命。

(長期吃檳榔有導致口腔癌的風險。圖片來源 / pixabay)

「吃檳榔、抽菸會造成口腔黏膜上皮增生與變異,成為癌前病變,進而發展成口腔癌,」馬偕醫院總院耳鼻喉科科呂宜興主任表示。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說,只要拒絕檳菸酒,口腔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定期篩檢則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口腔黏膜受損有先兆 自我檢查5字訣「破斑硬突腫」

「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降低治療難度與提升存活率的關鍵,」呂宜興強調,自我檢查口腔黏膜很重要,危險族群可透過口腔黏膜自我檢查5字訣「破斑硬突腫」,了解自己口腔黏膜的狀況:

1.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2週未癒合

2.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

3.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

4.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

5.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口腔黏膜自我檢查5字訣。圖片來源 /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供)

「 有吃檳榔及喝抽菸習慣的人,可在每天刷牙時順便口腔黏膜自我檢查,用眼睛看顏色是否有變化、用手觸摸是否有潰瘍或硬塊。口腔癌也會透過淋巴系統轉移至頸部,我自我檢查時可留意頸部兩側是否有硬塊,」呂宜興提醒,民眾如果發現口腔出現上述其中一種情形,一定要趕快看醫生。

每2年定期檢查口腔黏膜 可有效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

呂宜興進一步表示,除了自我檢查,每2年定期就醫做口腔黏膜檢查,找出癌前病變,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可以有效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以年齡來說,30歲以上的危險族群就應定期檢查口腔黏膜,以預防口腔癌。

目前國健署補助特定對象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包括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戒檳)或吸菸民眾,以及18歲~29歲有嚼檳榔(含戒檳)的原住民。符合補助資格者只要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即可免費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預防口腔癌,保命之道從拒絕菸檳酒開始,並定期檢查口腔黏膜,早發現早治療。圖片來源 /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供)

檳菸的危害是全身性 可能罹患不只一種癌症

呂宜興說,很多人以為嚼檳榔只會引起口腔癌、吸菸只會導致肺癌,事實上檳菸對健康的危害是全身性的,不是單一性癌症而已,還包括心血管疾病、腸胃道疾病、腎功能受損,以及生殖系統的損傷。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檳榔及香菸也是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公布之致癌物質,過去研究指出,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然而嚼檳榔不僅會增加口腔癌發生機率,也會對整個上呼吸消化道(腔、咽、喉、食道)成傷害,研究統計指出,吃檳榔的人比不吃檳榔的人,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症(口腔、咽、食道、喉)高5倍,如果又吃檳榔又抽菸又喝酒,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症高10.5倍。而國健署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7成吃嚼檳榔的人同時有吸菸習慣,6成6長時間有喝酒習慣,另檳榔、菸、酒都來者近5成。

延伸閱讀:

陳昇健檢發現「口腔腫瘤」開刀治療!口腔癌前期5徵兆要當心

「口腔土石流」威力猛!可能是嘴巴臭、喉嚨痛的罪魁禍首

口腔若出現3類白斑一定要留意!恐是口腔癌前兆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