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比鬼怪更可怕 科博館推出《藥魔鬼怪速速退散》特展

《藥魔鬼怪速速退散──民俗反毒特展》今日開展
《藥魔鬼怪速速退散──民俗反毒特展》今日開展
策展人楊中信介紹4種類型的「藥」魔鬼怪
策展人楊中信介紹4種類型的「藥」魔鬼怪
《藥魔鬼怪速速退散》特展在科博館人類文化廳2樓迴廊區展出
《藥魔鬼怪速速退散》特展在科博館人類文化廳2樓迴廊區展出
展項之一「毒禍直斷相命攤位」藉由面相判斷毒癮有無
展項之一「毒禍直斷相命攤位」藉由面相判斷毒癮有無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藥魔鬼怪速速退散──民俗反毒特展》,即日起至明年2月28日於科博館人類文化廳2樓迴廊展區登場,以勸世手法融合民俗文化,將毒品「擬怪化」,設計吸毒照妖鏡、戒毒符咒、除毒鍾馗等「驅毒秘笈」,更融入科博館人類文化廳常設展「十殿閻羅王」的警示意涵,傳達毒品對人體的負面影響,向民眾介紹毒品危害。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長焦傳金表示,毒品會改變大腦結構,分泌比正常值多10倍的多巴胺,不僅容易成癮,也會造成不可逆的大腦病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追蹤研究發現,主掌情緒與判斷力的「前額葉皮質區域」直至25歲才會發育完全,因此青少年如果誤碰毒品,可能會留下永久性的傷害。

 

策展人、科博館展示組副研究員楊中信說明,本次特展從民俗文化的角度切入,將毒品比擬為4種類型的「藥」魔鬼怪,包含誘騙吸毒的「藥魔」(妖魔)、害人不淺的毒品「藥怪」(妖怪)、吞噬健康財富人際的「藥鬼」(枵鬼),以及利用各式名目引人碰毒的「藥壽鬼」(夭壽鬼)。

 

特展呈現「藥魔鬼怪在臺作怪簡史」,簡述臺灣毒品的緣起及演變,也設計多個互動裝置,幫助觀眾了解吸毒成癮原因、臺灣毒品分級,最後更將毒品防制方法整理成「驅鬼秘笈」,引導民眾拒絕毒品的誘惑,並且幫助吸毒者脫離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