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比獨裁更利經濟 3美學者得諾貝爾經濟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實不包括在諾貝爾本人遺囑中所提的五大獎項,是由瑞典中央銀行所設立的,但多年來都由同樣的評議委員會評選,因此公認地位與諾貝爾獎相當。202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三位美籍經濟學教授,他們分別來自英國與土耳其。經過長期的數據蒐證與社會比較研究,證明開放且民主的政治制度,較能帶來經濟繁榮,民主與願意共享利潤,是延續繁榮的關鍵。他們也認為歐洲右派崛起、美國大選的各項對立、甚至AI發展導致勞工工作機會縮減,都是對民主制度的壓力測試。
諾貝爾經濟科學獎委員會主席 斯文森:「全球不平等是我們眼前的大問題。」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三位美國學者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強森(Simon Johnson)與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共同獲獎。他們的長期研究顯示,國家是否繁榮與政治制度最為有關,法治貧脊、制度剝削國民的地區,無法長期繁盛富裕。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阿西莫格魯:「所以我認為,這是個民主制度面臨考驗的時期,某種程度上是關鍵時期,需要找回更好的治理、清廉度,向廣大人民承諾民主。」
回應近年歐洲右派與反移民崛起、國際間戰禍與獨裁政權增加,人在雅典參加會議的得獎者之一,土耳其裔美籍教授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認為全球民主制度正面臨不信任危機。諾貝爾獎委員們也肯定阿西莫格魯,與另一位得獎者羅賓遜(James A. Robinson)2012年合著的暢銷書「國家為何衰退」(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羅賓遜:「貧窮國家民眾知道問題,但他們必須團結起來,集體行動改變處境。」
革命談何容易,但「創造性破壞」與社會包容度,正是三位得獎學者研究中所堅持的,民主制度關鍵優勢。他們並提出北韓、蘇聯為例,認為國家間的貧富差異,政治體制因素大過自然或文化條件。例如經濟曾快速增長的蘇聯,因為獨裁體制的各種問題,繁榮無法持久終至瓦解。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強森:「蘇聯帝國崩潰帶來的一些效應,中國(當時的)經濟改革也影響其他國家,但北韓則退回自己的殼裡,創造了一個明顯只圖利極少數人的制度,許多北韓人民也受苦多年。」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阿西莫格魯:「南韓與北韓,根據我們能取得的最佳數據,韓戰分裂之前是在同一個起跑線的。但隨著時間過去,如今(經濟)差距已超過十倍。南韓,確實像強森所說,並非未遇到問題,民主化是很艱難的。」
韓戰前在同一個起跑線的南北韓,如今社會現況與經濟表現天差地別,是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研究中最好的對比範例之一。另一個例子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與墨西哥索諾拉州(Sonora),各有一個同名的諾加里市(Nogales),隔著美墨邊境緊鄰。同文同種與同樣自然條件,墨西哥的諾加里市不僅較窮,幫派犯罪與政治貪腐也難根除,較民主的美國諾加里,居民們相對富裕,壽命較長,完成高中學業的人口比例更多。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強森:「所以,英國人在19世紀經歷了漫長艱苦的路,才搞清楚(政治制度影響經濟)這原因,美國發生了內戰,這絕對是重要因素,然後為爭民權有長期奮鬥。日本的例子則是19世紀就做出決定,採用混合的(政治)模式,花了點時間。」
革命與民主化不一定非得流血,但獨裁必不會漸入佳境,有史為證盛世也難長久,這是三位經濟學家的結論。但他們也提醒資本主義優先的各國,在AI飛速發展,推進自動化生產的此時,勞工階級的生活品質被擠壓。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強森:「當然,這讓人很憤怒,我認為身為一個(民主)國家,我們近幾十年來曾擅長的一件事,現在卻失敗了:就是分享繁榮。」
三人也同意,眼前的美國大選更是美國民主制度的重要壓力測試。即使民主分享權力,人心能否抵擋自私的誘惑,共享利潤,仍是終極挑戰。但確定的是,這三位合作了半輩子的學者,會共享約新台幣3千4百萬元的獎金。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羅賓遜:「我們相處很愉快,如你所知,是的,他們是我最好的朋友。」
更多 TVBS 報導
AI變勞工公敵? 花旗:人工智慧可取代銀行業逾5成職務
人工智慧搶飯碗!恐影響全球3億人飯碗 這些工作衝擊大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不看好中國發展 讚台灣已轉型包容社會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 「制度對繁榮影響」獲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