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看病花更多錢以藥養醫?藥師:醫藥分業「單軌制」才能改善藥價黑洞問題

台灣實施醫藥分業超過20年,但是仍存在特殊的雙軌制,藥師沈采穎認為會讓台灣醫療開倒車。(圖片來源/freepik)

一名病友指出,在北部某醫學中心心臟內科就診,慢性處方籤就有6袋自費藥劑,光一科門診的藥方,每天要吃3顆、2顆和一顆半的藥品......

「台灣一直自詡是先進的國家,但以先進國家來講,還沒有走向醫藥分業單軌制,對民眾和整個健保制度都是非常大的傷害。」對此,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接受《信傳媒》電訪時直言。

台灣實施醫藥分業超過20年,但是仍存在特殊的雙軌制。沈采穎指出,民眾看病花更多錢「以藥養醫」,也讓台灣醫療制度逐漸崩壞。但問題何解?

醫藥分業是世界潮流

沈采穎先指出,「其實在古羅馬帝國就已經實行醫藥分業,針對醫師跟藥師或藥品都不能有利害關係、雇傭關係,否則會造成藥物濫用和商業利益的分歧。」

她進一步解釋,醫藥分業(Separation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的概念源自於古希臘時代,醫學之父-西伯格拉底斯(Hippcrates)。而最早的醫藥分業立法依據是歐洲羅馬帝國菲德烈二世(Friedrich)於西元1246年公布醫藥取締法,規定醫師受領證書,必須宣誓「醫師必須遵守法律規定。醫師如獲悉藥師投藥較正常之強度為劣之藥品時,必須向當局報告。醫師不得與藥師發生業務上之關係,不得置藥師於其庇護之下,不得有相互債務關係。醫師不得擁有藥局。」

1911年英國藥師WilliamGlyn-Jones審議英國社會保險制度時,主張「醫師既投以相關藥劑,並由同一人出具死亡診斷書,乃屬不合理之舉。」因此,沈采穎表示,西方國家推動醫藥分業是從民眾醫療、用藥品質與安全獲得良好保障為前提,「此制度在歐洲及美國等工業先進國家已行之有年,顯示『醫藥分業』是世界潮流。」

至於藥價差的部分,沈采穎指出,健保署長石崇良在立法院質詢時就提到有550億的藥價差,「但實際上應該是有650-740億的藥價差,而幾年前的一個報告也提到,慢籤真正的利潤平均會到500元,這是一個多可怕的數字,應該回歸專業給付。」

健保如何改革?專家:使用者付費、保大不保小政府都可去做...

另外,使用者付費這部分,沈采穎表示,總統賴清德之前曾指出國人平均一年看診17次,「那是不是可以20-50次的自付額20%、50-100次自付額30%,依此類推,扣除掉重大傷病跟中低收入。」

她也提到,有很多病人其實藥都還有但回診時醫師還是照開,開了之後沒吃完或過期就丟掉。「現在還有一個很奇怪的規定,就是像膽固醇過高,有些病人自己有在控制或吃一些保健品,主要回醫院就是要抽血,在醫學上也建議3-6個月要抽血一次監測,但現在的規定是沒有開藥就不能回醫院抽血。」

「現在還講說如果健保點值一點一元就要加收健保費,但怎麼不去做整個結構跟制度上的徹底改變、使用者付費、保大不保小,這些政府都可以去做卻不願意做。」沈采穎認為人民應該要覺醒,因為未來人口高齡化每個人都會面臨生病的狀態,卻沒有被保障得到很好的照顧。「去年還在講要以商業保險補助健保的不足,但現在商業保險又被限縮了,這部分也需要檢討。」

藥師認為醫院的慢籤也應該要慢慢釋出,主要服務急重症病人。(攝影/徐岳鋒)

醫藥分業單軌制,才能改善以藥養醫、藥價差黑洞問題

沈采穎認為,醫藥分業一定要實行單軌制,彌補藥師人力的不足,「這幾年大概開了一千多家藥局,一家藥局至少要2個藥師,但一間一個藥師大概在社區藥局分配不到50張(處方籤),可能只有30、40張。」她認為醫院的慢籤也應該要慢慢釋出,主要服務急重症病人,且要規定新設立的診所不能聘藥師,慢慢回歸醫藥分業的模式,「這樣以藥養醫、藥價差黑洞問題才能漸漸改善。」

她強調,專給付不足,會讓民眾花更多錢「以藥養醫」,唯有醫藥分業單軌制,才能終結藥費支出的節節高升。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從通膨看美國大選》股市大漲、民眾荷包卻瘦了 經濟問題難解 民心思變是真的...
選修課超熱門…迎戰AI社會到來 台大文學院新學年再開2門「專屬課程」
三星摺疊機新品首次導入AI功能 預售不如預期 比上一代少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