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地方主委改選 蔡英文沒投票

民進黨全國黨代表暨地方主委選舉26日投票,不少黨員抽空前往投票。(黃世麒攝)
民進黨全國黨代表暨地方主委選舉26日投票,不少黨員抽空前往投票。(黃世麒攝)

民進黨地方黨部主委26日改選,隨著賴清德總統上任,派系版圖也發生變化。上次選舉最大贏家英系,從原本7席剩下4席,遭外界解讀已是「賴上英下」新局面;尤其前總統蔡英文未現身投票,更引發聯想。蔡辦說,這是因為蔡卸任後還有很多行程,所以沒有特別安排。

新北英系議員廖宜琨說,蔡個性本就低調,加上這次並非主角,可能不想喧賓奪主才沒有特別安排。除了英系,新系和非新系的競爭更受矚目,正國會、新系各奪下4席,黨內人士認為,此次選舉英系大挫敗,而多數主委仍是「親賴人士」。

英系在上次黨部主委選舉,拿下台北市、台南市、雲林縣、嘉義縣、金門縣、花蓮縣、台東縣等7縣市,翻轉原先最多縣市主委的正國會。

隨著蔡卸任、賴上任後,英系一改與正國會競爭,改採穩健路線,除台北市尋求連任外,僅在台中市、嘉義縣、金門縣派出人選,其中台中還是與正國會結盟聯手,因此僅取得4席。

反倒是積極擴張版圖的新潮流,在中南部力抗「非新系聯盟」,台南市派出綠委郭國文打敗獲正國會支持的湧言會前市議員陳金鐘,雖然高雄市派出的市議員陳慧文輸給了同樣是湧正結盟的市議員黃文益,但此次也收穫苗栗、屏東、宜蘭。

另外,正國會狀態穩定,較上次僅微掉1席,取得4席維穩,雖然喪失宜蘭,但仍取下基隆、雲林、花蓮、澎湖。

新竹市主委是隸屬綠委柯建銘人馬的市議員施乃如、新竹縣主委是竹北市長鄭朝方、台東縣主委是前立委賴坤成人馬的張鈺晨、桃園市主委是鄭文燦任內的前客家局長黃傅淑香,4人皆未特別歸屬任何派系。

綜觀來看,正國會、英系、新潮流各取得4席,綠色友誼3席、蘇系1席、湧言會1席、民主活水1席,表面上三大派系仍是制衡。

不過黨內人士認為,此次主委競選最多者仍屬「親賴派」,新潮流之外,綠色友誼、湧言會、民主活水,以及鄭朝方等人都與賴親近,而英系最挫敗,蘇系、正國會則維持穩定;後續消長,仍看7月中執委、中常委選舉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