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交流蒙陰霾!4美教師吉林遭砍傷 美生赴中遽降

美國與中國之間,除了地緣政治以及經貿、高科技的競爭,導致高層關係緊張之外,如今連民間交流也出現陰霾。4名早前來到中國吉林「北華大學」進行訪問教學的美國康乃爾學院教師,端午節當天在當地公園內遭一名男子持刀砍傷,所幸沒有危及生命。儘管官方強調這是偶發事件,不影響中美交流,但疑犯疑似因為失業,持刀報復社會,再加上美國把對中國的旅遊警示,放在第二高的等級,美國赴中國留學人數遽降,兩國間的敵意螺旋,恐怕將持續增溫。

圖/翻攝自 X@whyyoutouzhele
圖/翻攝自 X@whyyoutouzhele

中國大陸吉林市的北山公園,是當地民眾休閒散步首選,每天早晚都能看到不少團體在空曠處跳廣場舞。但這樣一個看似平和的公園,卻在端午節當天,傳出令人震撼的蓄意傷人事故。

CNN記者:「非常令人毛骨悚然的刺傷事件,就在光天化日下,一個擁擠公園內發生,當天還是中國的公眾假期。四名來自(美國)愛荷華州康乃爾學院的教育工作者,在吉林市北山公園遊覽時,遭人持刀刺傷。」

四人被刺傷後倒地,渾身是血的影片,在前身是推特的X平台上,快速流傳;但中國主要社交網站微博與小紅書,卻連一張圖片,甚至是一個字都看不到。

CNN記者:「這裡就是周一發生刺傷事件的公園,但是直到周二晚間,這裡許多人連聽都沒有聽過這起刺傷事件,因為政府對相關報導嚴格審查。」

美國愛荷華州共和黨眾議員亞當扎布納(Adam Zabner)的哥哥,剛好就是其一名傷者,亞當第一時間就透過社交媒體,披露哥哥在中國被刺情況。

據了解,這4名美國教師是因為服務的康乃爾學院,從2018年起與吉林「北華大學」建立交換教師計畫,因此近日獲邀到當地進行兩周的短期授課。

端午節當天,4人在一名北華大學教師陪同下,原本要去觀賞龍舟賽事,卻因為河邊人潮過多,臨時轉往北山公園,不料竟遭遇攻擊。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 林劍:「所有的傷員第一時間被送醫,並得到妥善救治,均無生命危險。」

官方稱,涉嫌刺傷多人的55歲崔姓疑犯已被逮捕,並指疑犯傷人之前,曾在公園內與一名外籍教師發生碰撞。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 林劍:「中國是世界上公認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中方並將積極採取相關措施,切實保護所有在華外國人的安全。」

受傷的33歲大衛扎布納(David Zabner)在醫院內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表示,事發當下,先是聽到尖叫聲,然後看到有人持刀從背後衝來,來不及有所反應,手臂就被砍傷。

當地警方告訴札布納,崔姓疑犯近來因為失業且諸事不順,剛好札布納4名外國人中,有人撞到他,所以他就用自己的方式來報復。但官方通報中,隻字不提疑犯失業等背景。此外,中國過去曾發生多起涉及報復社會的大規模持刀傷人事件。

CNA記者:「當然,我們看到中國試圖淡化這一事件,稱這是一起獨立案件,但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在美國是個大新聞。」

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透過社交媒體,先後用中文和英文,表明對事件深感憤怒與憂慮。

由於當前美中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近日甚至傳出,對於能夠用在AI晶片上,協助降低功耗的「環繞式閘極電晶體」 (Gate-all-around, GAA) 技術,美方正考慮要擴大限制中國取得這類技術。

在這樣的背景下,外界擔憂,這回美國教師在中國被刺傷事件,恐怕會讓兩國間的敵意,加倍積累。

CNA記者:「美國國務院已將中國列為第三級旅行警告,這是第二高的警告級別。美方警告有意前往中國的美國人,應該重新考慮。而中國外交官和官員過去持續對此感到憤怒。」

當前美中的民間往來已經持續萎縮,而且呈現高度失衡狀態。選擇來到中國留學或交換的美國學生或老師,從疫情前的1萬多人,到目前已不到9百人;至於選擇赴美的中國學生,則從疫情前的37萬人高峰小幅下降,目前約有30萬人。

動物保護組織成員 貝克(Justin Barker):「每個養過貓熊的動物園,都會面臨同樣情況:兩年(租賃期)真的很棒,太令人興奮了,遊客出現了,這對動物園來說是一個福音。然後,兩年後,一切都恢復到正常數字。」

留學生之外,連在美國受到高度歡迎的貓熊,也因為鉅額的租賃費用,以及動物園管理不善,和捐款透明度等問題,遭遇到動保團體抵制。超過七千多位舊金山居民簽下連署信,呼籲舊金山當局停止明年從中國引入兩隻貓熊的租賃計畫。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 林劍:「有關的偶發(刺傷)案件,不會對中美人文交流正常的開展造成影響。」

儘管中國官方強調,刺傷事件不會影響中美交流。但在當前兩國之間的負面情緒持續累績下,要達成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訪問美國期間,喊出的未來五年吸引5萬名美國年輕學生到中國目標,恐怕很有難度。

更多 TVBS 報導
陸人形機器人工廠曝光 彭博:拜登擬進一步限制AI晶片銷陸
爭柬埔寨.美中施力!美防長旋風訪 陸秀AI無人軍備
IMF主席示警 美中歐關稅政策為全球帶來風險
香格里拉對話 美中防長就台海.南海議題 交鋒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