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大會的終極困境:戒不掉的化石能源與緩慢的能源轉型

在COP27的展覽現場,化石能源相關攤位與活動琳瑯滿目。讓非營利組織「企業責任聯盟」(Corporate Accountability)代表瑞秋傑克森(Rachel Rose Jackson)不禁直言,「COP27更像是個化石產業博覽會」。但到最後一日,大會決議草案仍僅將逐步減少化石能源限縮在煤炭,石油與天然氣則依舊隻字未提。

能源轉型與能源部門的碳排放是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多年來的重要焦點之一。能源部門(包含電力、運輸與溫度調節)在全世界佔了接近76%的溫室氣體排放。如何加速能源轉型、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同時兼顧能源安全與穩定度,是各國政府在COP27中非常頭大的問題。

全球能源轉型進程進度嚴重落後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IRENA)的全球能源轉型路徑報告,全球若要達成1.5℃的氣候目標,2030年再生能源須佔電力生產達65%以上。然而近年的資料仍僅26%來自再生能源。而在運輸與溫度調節部門的電氣化進程,也被評為嚴重落後的黑色等級。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的全球1.5℃目標之2030年能源轉型評估指標。圖片來源:IRENA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的全球1.5℃目標之2030年能源轉型評估指標。圖片來源:IRENA

再生能源的基礎建設在許多西方碳排大國面臨重重阻礙,這幾年甚至有趨緩趨勢。

以德國為例,全國屋頂太陽能還有89%的潛能未開發風機的架設則因為複雜耗時的行政流程而趨緩。根據再生能源政策網絡智庫2021年的報告顯示,全球風機建造許可的申請時間平均為2.4年,許多更超過10年。而這幾年因為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勞動力短缺、基礎建設缺乏與繁瑣耗時的行政流程,讓風機建造成本也開始上升,在各國都是進度緩慢。

全球在減少化石能源使用上的成效也參差不齊。儘管煤炭使用總量在這10年有趨緩,但國際能源總署預估今年因為能源危機,這數字將來到歷史新高。根據多個NGO共同成立的「全球石油和天然氣退場清單」(Global Oil & Gas Exit List)的數據,全球高達96%的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今年仍在擴張中。

能源轉型議題在COP27: 大家關注什麼?

能源轉型需要智慧電網與儲能技術,以配合再生能源間歇發電的特性。因此綠色氫能在COP27也非常熱門。許多已開發國家急於鼓勵工業部門使用綠色氫能、與擁有豐富日照或穩定風能的國家簽署合作協議。

挪威、英國蘇格蘭、澳洲等國也在會場中積極推廣他們的綠色氫能供應鏈策略。北非國家的豐富日照因此受到不少矚目。然而,公民團體看守德國(German Watch)也表達擔憂,認為這可能形成一個新的殖民資源掠奪型態。

COP27場外。圖片來源:林蓉攝
COP27場外。圖片來源:林蓉攝

焦點一:停止使用化石能源

擺脫煤炭、停止化石能源補助,這幾年逐漸進入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討論範疇。例如各國共同成立於COP23的脫煤者聯盟 (Powering Past Coal Alliance)即致力於推動OECD國家與歐盟在2030年及全球在2050年淘汰煤炭。去年34個國家與數個發展銀行共同簽屬轉型乾淨能源聲明 (Statement on international public support for the clean energy transition),聲稱將在今年(2022)立即停止無效率的海外化石能源公共投資。然而,減少化石能源的投資在氣候大會一直是個艱難議題。COP26產出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條文中的「停止」(phase out)使用煤炭被改成「減少」(phase down)使用煤炭,且沒有明確時程。

今年因烏俄戰爭引起的全球能源危機,讓能源轉型進程雪上加霜。部分西方國家因為缺乏便宜天然氣,轉向以煤炭與石油補足能源缺口。雖然停止公部門煤炭補助的聲音,在COP26舉辦時甚囂塵上,但2021年全球在化石能源的公共投資卻是比2020年翻倍成長。

與化石能源有直接關聯的COP27參與者,從去年503人上升到636人,這數字僅次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國家代表團,被媒體稱為「化石產業遊說團體在COP的爆炸性成長」。

全球不同能源產出類型的化石能源公共投資。圖表來源:OECD
全球不同能源產出類型的化石能源公共投資。圖表來源:OECD

焦點二:協助南方國家能源轉型的多邊協議

協助高碳排南方國家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也是氣候大會的重點。去年歐盟、美國、英國與南非簽屬「南非國際公正能源轉型合作協議」(International Just Energy Transition Partnership with South Africa) ,承諾初期投資850億協助南非減少能源產業的碳排放。今年COP27同步進行的G20峰會中,印尼簽署公正能源轉型合作協議 (Just energy transition partnership),在其他國家的部分資助下,初期投入2000億美金於國內能源轉型建設,這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是個正面訊號。美國、德國與埃及亦公布其三邊能源合作協議,將在埃及投入2.5億美元建設10GW的綠能。然而,如何確保這些承諾真的實現,仍須持續關注。

COP27協議結果出爐:能源轉型仍前路坎坷

COP27在延長近36小時的協商後,最終決議在能源議題上雖有進展,卻仍嚴重不足。最新釋出的「夏姆席克行動計畫」(Sharm el-Sheikh Implementation Plan)認可能源危機對各國的影響,並主張這深化了能源轉型的必要性與危急性。然而,在減少化石能源使用上,COP27卻難以立下更有野心的氣候承諾。

印度在首周即提出應將逐步減少石油與天然氣使用納入協議內文,儘管受到接近80個國家支持,卻仍遭COP27的主席國埃及否決。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更在閉門會議中強烈反對任何對石油與天然氣的著墨。

在COP27的展覽現場,化石能源相關攤位與活動琳瑯滿目。讓非營利組織「企業責任聯盟」(Corporate Accountability)代表瑞秋傑克森(Rachel Rose Jackson)不禁直言,「COP27更像是個化石產業博覽會」。但到最後一日,大會決議草案仍僅將逐步減少化石能源限縮在煤炭,石油與天然氣則依舊隻字未提。

歐盟在COP27藍區攤位。圖片來源:林蓉攝
歐盟在COP27藍區攤位。圖片來源:林蓉攝

有所進步的是,對於再生能源一改往年用詞,首度使用「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而非只有「潔淨/低碳能源」(clean/low-carbon energy)。媒體評論認為,這間接排除了對天然氣、核能的支持。

然而,低碳能源仍出現在決議內文,意味著化石能源仍被容許。條文同時明確表達,全球每年應投資至少4億美元在再生能源計畫上。決議內文也表態對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的支持。COP27首次成立了「公正轉型工作計畫」(Just transition Work programme),支持開發中國家在能源轉型與產業轉型的路上,同時顧及社會福利保障(Social Protection)、社會溝通等面向。每年將在此議題召開部長圓桌會議(Ministerial roundtable)。雖然全球工會聯盟肯定此進展,卻也批評,決議內文未納入勞動權益與人權。

碳排大國如中國,只表達會持續在氣候行動中與美國合作。美國則在COP27期間公布了新的「能源轉型加速器」(Energy Transition Accelerator)計畫,推動私人資金投入開發中國家的綠能建設。但其著重在以碳抵銷為主要措施,也被媒體批評如同「障眼法」,企業可以輕易用其漏洞創造假的減碳成果歐盟則是重述其「REPowerEU」政策,將在2030年達到45%的再生能源目標。

氣候危機刻不容緩,然而在國際政治、國內政治、利益結構的角力下,全球能源轉型仍步履蹣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