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狂降!營養師公開「進補防胖4大須知」 2種人湯少喝

 

每到冬天,台灣人都習慣進補,但營養師提醒,補湯多為薑母鴨、麻油雞及羊肉爐等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因此在進補前,應先諮詢醫師、中醫師或營養師,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補,才能過好冬!

 

進補前4要訣 避免副作用纏身

 

樂生療養院營養師蘇嘉華指出,近來氣溫變化大,周圍常聽喉嚨卡痰或清痰聲,若能利用在地和當季食材與常見藥膳來補充能量,進而增強免疫、改善體質,是對抗新冠與流感的最佳策略,也可避免體重增加。

 

清湯佐菇類 適合體質燥熱者

 

.善用鮮味食材:

 

蘇嘉華指出,進補的補湯多為薑母鴨、麻油雞及羊肉爐等,口味過於厚重,體質燥熱者多食無益且有害,可改用清湯類並佐以菇類、中藥材或海菜類、增加鮮味;另可將欲加入的雞肉、豬肉或羊肉,先以乾鍋煸出部分香氣與油脂,再進行烹煮,除能湯濃味美,又可減少湯品中含鈉量。

 

(推薦閱讀:生雞肉下鍋煮前要沖洗嗎? 專家曝「正確處理方式」:一直以來都做錯

 

建議可以煮麻油香菇雞湯、昆布甘草蔬菜鍋(適合陰虛火旺體質)、八角羊肉蘿蔔湯(溫補)。

 

 

山藥屬主食類 糖尿病患需注意攝取量

 

.應用當地食材:

 

台灣農特產豐富,冬季首推山藥、甘藷及蓮藕等,選用入佳餚,風味一級棒。但糖尿病患者及體重控制者,需計算其含醣類份量,以代換主食(澱粉)來調控。

 

(推薦閱讀:「醣」和「糖」差在哪裡?生理運作不能缺的是哪一種?減醣就是不吃澱粉嗎?

 

建議可以用松阪肉片炒山藥、蓮藕排骨湯(適合血瘀體質者)。

 

 

.選多樣蛋白質:

 

飲食的西化,讓現代人多屬外食族且習慣高油食物,利用優質蛋白質食材作為進補來源,既可補血養氣,又能減少膽固醇油脂來源之比例,也補充平時外食攝取過少的營養素。

 

(推薦閱讀:豆類含蛋白質、低卡!但這類熱量還超越去皮雞胸肉 「偽豆類真澱粉陷阱」曝

 

建議可以煮金線蓮牛蒡腰果豆腐湯、黃耆當歸魚湯(補氣補血)、薑汁鯖魚炒油菜(補氣潤腸)。

 

 

.改換原型食物:

 

入冬後常見各類火鍋及湯品,但所加入的魚漿、火鍋料及素食加工品,在製作過程中會利用油脂及澱粉,增加固形物體積與香味,因此應留意這些加工類的熱量,正常一份涮涮鍋的火鍋料可能大於300大卡,得快走1小時才能消耗,若再加上湯品中的其他食材與湯底,吃完一鍋等於攝取成年人一天的熱量(1500-1800大卡)。

 

(推薦閱讀:吃鍋進補小心鈉含量比熱量可怕! 「5口味湯底排行」:第1看起來很清

 

建議火鍋料減半量,以原型肉片、當季蔬菜或食材來取代,可以將麻辣火鍋改為日式火鍋,火鍋料減半量且以原型雞肉或魚片取代,如鮭魚牛奶蔬菜鍋(氣鬱體質)。

 

(推薦閱讀:小心吃進假油花!原肉塊、重組肉、注脂肉怎麼分? 1招簡易辨別

 

 

這2種人應少喝湯 以防影響病情

 

很多人在天冷時,也會想要喝熱湯取暖,蘇嘉華提醒,多數補湯,因普林會隨熬煮過程而增加釋放,故高尿酸血症(痛風)的患者應審慎選擇;高血壓患者也應減少飲用高湯,避免攝取過多鈉量,影響血壓調控。

 

延伸閱讀:
·吃完薑母鴨、羊肉爐失眠、嘴破小心上火! 醫點名必加「10樣食材」降燥助消化
·
冬季進補「食材黑名單」曝光! 高膽固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千萬別選

更多相關新聞
冬天洗澡怎麼取暖?小心中風、一氧化碳中毒找上你!
周末全台急凍最低探4℃,一圖看懂各地低溫...這天才會回暖
霸王級寒流周末將到 急診醫憂:2016年「這」事恐重演
暖暖包禦寒學問多 醫師:用手搓不一定有用
錯了好多年 寒冬睡覺蓋棉被還是冷?專家曝「三明治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