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又喊怪!近6小時餘震全消失

▲今(19)日從上午10時26分起至下午15時,都沒有發生任何有感餘震,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也表示「很奇怪」。(圖/記者張志浩攝)
▲今(19)日從上午10時26分起至下午15時,都沒有發生任何有感餘震,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也表示「很奇怪」。(圖/記者張志浩攝)

台東池上昨(18)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6.8強震,中央氣象局研判是這次台東地震序列的主震,後續餘震不斷發生,尤其主震後每1~3分鐘就有餘震,不過隨著時間拉長,從今(19)日凌晨開始餘震就漸漸趨緩,截至下午14時30分,今天僅15有個餘震,甚至從上午10時26分起至下午16時,都沒有發生任何有感餘震,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這次的地震序列,「密集發生餘震」的階段已在尾聲,未來雖然仍會緩慢的、零星出現一個個的餘震,但規模較大可能性的已大幅偏低,雖然那麼長時間沒有餘震讓氣象局坦言「我們也覺得很奇怪」,但陳國昌認為,目前已經是樂觀看待後續發展,現將重點目標放在救災才是上策。

陳國昌提到,從9月17日到19日上午為止,台灣地區共有150次的地震,其中以台東池上鄉發生芮氏規模6.8的主震,主震前有73個前震,主震後到今日下午16時,共計77個餘震,資料顯示,規模6以上2起、規模5~6有8起、規模4~5有47起、規模3~4有93起。

▲今(19)日花東地區餘震大幅減少,僅有上午10時07分,在花蓮卓溪發生芮氏規模5.9的餘震較為有感。(圖/中央氣象局提供)
▲今(19)日花東地區餘震大幅減少,僅有上午10時07分,在花蓮卓溪發生芮氏規模5.9的餘震較為有感。(圖/中央氣象局提供)

雖然上午氣象局有表示,此次主震所延伸的餘震,已經隨著時間拉長,頻率漸漸趨緩,不過針對餘震次數大幅度驟減,陳國昌也坦言:「我們都覺得很奇怪,也暫時無法確認是否為正常現象」,不過陳國昌推測,餘震在上午10時26分之後大幅減少,很可能是因為上午10時07分,在花蓮卓溪發生芮氏規模5.9的餘震後,整個斷層累積的能量,在當時一次性大量釋放,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出現。

陳國昌也補充,中央山脈東側、花東縱谷一帶有較大的地震發生後,通常不會發展成較長時間的地震序列,這次雖然型態相當特殊,但仍是以較樂觀的方向去看待,強調歷經過前震、主震、餘震後,整個地震的「密集發生」階段來到尾聲,加上斷層能量也逐漸耗盡,未來就就有零星幾個地震可能還會出現,但規模也不會再向上提升。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台灣進入地震活躍期?專家示警:至少「再晃37年」才平靜
玉里斷層累積71年能量快耗盡!地震漸平息 專家揭1隱憂
餘震震央會「一路向北」?距離越跑越遠?氣象局這樣說

連日強震撼全台
主震後餘震突減少 氣象局坦言「怪怪的」不確定是否正常
總統赴災變中心 前內政部長:恐反妨礙調度
花東強震不斷釀異象?台南關子嶺溫泉狂冒黑油
地震時正在洗澡、看電影、爬山怎麼辦?地震避難方法一次看
此次強震點過去「沒被重視」!學者分析下個強震區在這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