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切放著,營養全流光?錯了!4招留存最多維生素免驚細菌下肚


你聽過「把水果切開,營養素會流失」的說法嗎?許多家長或上班族買完水果後都習慣先切好,隔天只要從冰箱拿了就能吃,既省時又能快速補充營養,但網路上流傳水果切開後,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素都會跑光光,真的是這樣嗎?

水果切開營養全跑光?研究曝:超過這時間才會有明顯流失

網路謠傳水果切開後,營養價值就會消失殆盡,但其實切開的水果需要隔一段時間,才會有營養素流失的問題。2006年《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的一項研究中,將整顆的鳳梨、芒果、哈密瓜、西瓜、草莓和奇異果,和切片的水果一起放在5°C冰箱裡觀察九天,結果發現切開的水果等到第6天才有明顯營養素流失的問題,但並沒有網路上說的完全消失的問題。

水果營養流失表
水果營養流失表

研究發現,雖然鳳梨和哈密瓜的營養素流失量最多,但其實還是保有7成以上的營養,甚至像是鳳梨、草莓在切開後,所含的一種維生素C「脫氫抗壞血酸」會隨著儲放時間越久、含量越高,等於說推翻了水果切開會造成營養素完全流失的說法。

擔心水果先切好會吃不到營養,正確保存方式+溫度保留更多營養素

既然水果切開營養不會馬上流失,那是不是什麼水果都能切起來放?營養師簡鈺樺曾說明,有些家庭習慣飯後削一盤水果放在桌上,且往往一擺就是好幾個小時,這樣就算營養素還在,卻也可能會吃下海量的細菌,正確保存切好的水果,才能不怕營養跑光、又能兼顧衛生。

想讓預切的水果保留最多營養?建議注意以下步驟:

  1. 切成大塊狀,減少表面積暴露

  2. 使用乾淨、鋒利的刀

  3. 按水果適合溫度密封保存

美國註冊營養師Barbie Cervoni曾分享,將水果切開保存又不想營養流失,首先一定要切成塊狀,因為較小的表面積能夠減少氧氣暴露、留下更多維生素,同時要使用鋒利、乾淨的刀,來避免產生異味或引入細菌,最後,保存溫度也很重要,根據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的資料來看,有些水果適合放冰箱保存,有些則推薦放在室溫的陰涼處,等真的要吃的時候再切開食用,才不會容易變質。常見台灣水果的合適貯存溫度如下:

水果

建議貯藏溫度

蘋果

-1~4°C

葡萄

-0.5~0°C

桃子

-0.5~0°C

李子

-0.5~0°C

柿子

-1°C

草莓

0°C

枇杷

0°C

甜橙

3~9°C

椪柑

4°C

葡萄柚

10~15°C

檸檬

13~15.5°C

香蕉

13~14°C

鳳梨

7~13°C

芒果

10~13°C

荔枝

7~10°C

楊桃

9~10°C

番石榴

5~10°C

木瓜

7°C

百香果

7~10°C

西瓜

10~15°C

香瓜

7~10°C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水果切放著,營養全流光?錯了!4招留存最多維生素免驚細菌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