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都去哪兒了? 台灣半世紀最嚴峻乾旱危機

天候異常,颱風過門而不入台灣的機率增加,去年更是直接抱零,偏偏台灣降雨,除了仰賴春雨和梅雨,颱風更扮演重要角色。連續幾年來,少了颱風,短時強降雨瞬間暴增,以全世界降雨量來看,台灣名列最豐沛的國家之一,卻為何三不五時喊缺水?開源、節流,到底應該怎麼做?今天起,透過系列水的專題,帶您了解「水都去哪兒了」?

近幾年,瞬間豪大雨天數,甚至單日雨量,直逼颱風效益,豐沛雨水,為何還會碰上限水危機?

每年台灣降雨量,平均2500毫米,高出全球2.6倍,天賜甘霖,其中21%蒸發掉了,63%滲透到地底,大部分流入海中,最後最後,剩下16%可供我們運用。

台大土木系教授 李鴻源:「到了2030年,再過九年,我們水庫非常可能會淤掉一半。」

逃不了的命運,全國95座水庫,總庫容近30億噸,眼前只剩20億,淤積率直逼三成,相當於3.9座石門庫容。

水利署長 賴建信:「去年度我們創下歷年來的最高的清淤量,超過1400萬立方公尺。」

經濟部長 王美花:「比之前浚挖的量,增加到2.6倍,不論如何,就是趁著水比較少,也是加大清淤的好時機。」

河床大量泥砂,排擠掉庫區蓄水空間,(緊湊音樂)17年前中颱艾莉,集中式暴雨,更造成石門集水區,902公頃面積崩塌,近2800(2788)萬噸淤積量,幾乎掩埋掉0.13座石門水庫。

北水局副局長 莫評任:「陸挖加(水庫)抽泥,去年我們的成果,是334萬(噸)。」

大愛記者 蕭志傑:「缺水危機有多嚴重,光看眼前比我還高的沙丘,以及四周圍大面積,裸露的河川地,這裡是大漢溪上游,也是石門水庫庫容範圍,每年平均來砂量高達350萬噸。」

陸挖工程,動用數十輛砂石車,保水,搶分秒,卻追不平年平均來砂量。(開框)去年十月桃園復興區羅浮段再度展開,中南部庫區,也趁著水情低靡,積極動作,拚全力圈住護國神山流下的每一滴水。

今年3月30日起,國防部正式投入疏濬工程,(三框音樂)五座主要水庫,調配500多名兵力,200多部重裝機具,火力全開,搶在六月底前,爭取開挖時機。

北水局長:「人為清淤的方式是可以源源不絕,年年來施作。」

台大土木系教授 李鴻源:「然後我們今天喊缺水,供五停二,我們水管,漏掉多少,漏掉兩成,一年漏掉兩座翡翠水庫,然後我們在喊缺水。」

管線破裂頻傳,老舊滲漏問題,年年浮上檯面,統計全台平均每年,漏掉4.4億噸水量,相當於全體國人66天日常需求量。

台水公司副總經理 李嘉榮:「如果省1%的水量,大概可以省8萬多噸的量一天。」

管線汰換工程,刻不容緩,過去16年,投注879億元,漏水率從24.58%降到13.9%,等於年省1.8座石門水庫蓄水量,目前尚有三萬多公里長,管齡高達30年的塑膠管線。

台水公司副總經理 李嘉榮:「要降低1%的漏水率,要投入百億的經費還不太夠,那現在我們汰換的一個管材,都是使用延性鑄鐵管,就是DIP,這個管材可以,它壽命就可以延長到四十年。」

一邊,拚命延長水庫壽命,留住每一滴水,另一邊,多道程序送出的水,卻在地底無聲息消失,這場保水拉鋸戰,何時才能休止。

採訪撰稿:蕭志傑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作家屬溫暖的依靠
同名同姓牽出暖心故事 也是我生命最好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