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減碳新時代3】全球碳權交易所百家爭鳴 台灣碳交所擁三大優勢老神在在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指出,淨零已讓減少碳排成了一門好生意,未來全世界的碳交所將比證交所多。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指出,淨零已讓減少碳排成了一門好生意,未來全世界的碳交所將比證交所多。

「今年是碳權元年,也是自然碳權第一年。」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觀察,淨零已讓減少碳排成了一門好生意,預期全世界的碳交所在未來將比證交所多。

面對百家爭鳴的潛在競爭,他更點出本土碳交所的交易平台具有三大特色,不但讓來開戶的國內企業,節省不少流程與成本,同時保有國際流通性;此外,臺灣是國際科技大廠重要供應鏈,這樣的產業競爭力,也會是碳交繼續開發國際案源很有利的支持。

「碳交所目前申請開戶數約有130多家,與剛成立時相比,是倍數成長。」田建中說明,開戶業者仍以大公司、外銷訂單較多的本土業者為主要類型,至於比較小型的公司,確實觀望性濃厚,但他認為,供應鏈都是一整條的,即使公司小,做最底層、最末端的,只要得面對國際客戶,都會遇到減碳壓力,一定需要加入產品碳足跡盤查,最後一定都有碳權交易的需要。

既然是規模大的公司,難道不會去國外買碳權嗎?田建中坦承,全球碳交所確實已進入百家爭鳴的狀態,大企業當然會到國外買,尤其新加坡交易所旗下的氣候影響力交易所(CIX)更是很積極來臺灣找客戶。事實上,國內企業在CIX交易碳權,也時有所聞。

為了提高國內業者採購誘因,就像嚴選物品一樣,碳交所致力提供品質好、成本合理(C/P值高)的碳權。「去年到現在,我們花蠻多時間打通碳權來源管道,不斷摸索找開發商(Developer)、國際仲介商。」田建中表示,碳交所團隊雖才十幾人,常常不顧深夜跨越時差,西裝筆挺的透過線上會議向全世界開發商介紹,展現高度誠意外,「光要取得信任,就是剛開始非常困難的部分。」他回想。

至今,田建中有感而發的說,碳權並非標準品,每個案子都不一樣,非常考驗談判籌碼,他回想碳交所引進第一批上架的7個減少型碳權,若企業自行去國外買一噸要價17美元,碳交所可以談到11美元,若是一噸25美元,碳交所可以談到12美元,一大關鍵原因是「量」。

田建中表示,身為官方指定碳權交易機構,碳權的採購類似買藍山咖啡,企業只能一磅一磅買,但碳交所買的時候是一袋一袋買。「那個價錢是不一樣的。」他生動的形容。

也因為有政府當後盾,田建中表示,無論開發商或國際仲介商,案源通常也有一定的規模、貨源也非常的上游,如此一來,更能確保上架價錢有一定程度的成本優勢。

全世界碳交所進入百家爭鳴,新加坡在亞洲相當積極、來勢洶洶。(圖為新加坡交易所旗下CIX,截圖自CIX Youtube影片)
全世界碳交所進入百家爭鳴,新加坡在亞洲相當積極、來勢洶洶。(圖為新加坡交易所旗下CIX,截圖自CIX Youtube影片)

此外,為了提供企業開戶誘因,田建中點出,碳交所平台設計有三大特色,第一為全美金,「你常常可以看英國開發商在非洲打水井,或者瑞士開發商去第三國家種樹了,這些開發商都是國際化的,匯率流通是重點,一定要比照國際交易所。」他表示。

其次是利用信託帳戶(Trust Account)確保賣雙方交易安全,「這部份我們也是跟銀行溝通很久,讓每一個買家都有專屬帳戶。」他說;最後就是提供子帳戶機制,幫助較小的中小企業可以簡化購買碳權流程。

也因此,田建中強調,若跟國外如Gold Standard這種機構開戶,要先進入盡職調查,至少要4-6個月時間才能完成,即使沒交易,每年仍要付至少1千美元管理費,在碳交所約一個月可以審核完成,目前也免費提供各種開戶後的行政服務,光國語能通,就方便很多。」田建中笑著說。

採訪當天,田建中透露晚上8點還要跟其他國際碳權交易所開會。「我認為,以後全世界的碳交所會比證交所還多。」他接著表示,亞洲的日本、香港、新加坡在碳交易市場野心不小,特別是新加坡,明明沒有農業、工業,卻全部鎖定自然碳匯的碳權商品,作為碳權交易主力。

提到這,他用一種幸運且感謝的語氣告訴本刊,台灣電子產業相當有競爭力,還是全球科技巨頭們的重要夥伴,這也成為碳交所挑案子很重要的底氣。「開發商想不想要上架產品,考慮點很多,你挑人家,人家也挑你的。」田建中說。

回顧碳交所自成立以來,田建中感性地說,從去年3、4月接獲命令籌組碳交所,當時很多同事連碳權是什麼都還不知道,但就是想盡辦法在最短時間了解,然後跟相關單位、跨國溝通,至今上架了兩批碳權,更引進目前最熱門的移除型自然碳權,「進度算是超過原本預期。」他對團隊的投入感到滿意,並認為碳交所成立有其必要,畢竟交易面的專業,在證交所經驗累積下並不陌生,「上市櫃公司我們也熟,產業意見也能更快速給予回饋。」田建中說。

更多鏡週刊報導
【決戰減碳新時代1】碳交所首度引進紅樹林藍碳專案 總座田建中細說當中緣由
【決戰減碳新時代2】協助國內企業減碳兼做綠色外交 碳交所樂見本土自然碳權的推動
遠東醫電攜手台中榮總 將台灣智慧醫療的實力與服務推廣至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