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媽媽的日子…喪母女兒們建立社群擁抱悲傷

母親節這天,國內有許多年幼即歷經喪母之痛的民眾,自力救助,成立後援會,例如麻州非營利組織EmpowerHer舉辦母親節靜修會,該組織致力協助喪母女孩的輔導工作,彼此打氣加油,共渡喪親難關。

美聯社14日報導,EmpowerHer創辦人卡拉貝爾文(Cara Belvin)表示:「沒有完美的結局,你可以哭泣和尖叫,但你不能放棄,我們要為悲傷的孩子保留一處空間。」

1994年暢銷書「喪母的女兒們:失去的遺產」(Motherless Daughters: The Legacy of Loss,暫譯)作者艾德曼(Hope Edelman)表示:「疫情期間(悲傷互助團體)確實呈現倍數增長。」

艾德曼母親在1981年去世時,她年僅17歲,由於當時缺乏悲傷治療的管道,她獨自度過一段黑暗時期,成年後,致力創作有關悲傷治療書籍,並主持互助會,協助喪母女性共度難關:「母親的去世對女兒影響深遠,但隨之而來的後續狀況,影響同樣甚至更巨大。」艾德曼補充表示。

定居加拿大安大略、46歲的格威廉萊特(Janet Gwilliam-Wright)於2020年在Instagram設立「母愛計畫」帳號,紀念母親逝世25周年:「我沒有地方可以去悼念她,她沒有墳墓,所以我決定在網路保留一個地方。」成立至今,累計成為近300人分享已故母親故事的平台。

來自新罕布夏州,36歲的莫林(Julia Morin)坦言母親節總是讓人感到特別孤獨,因此在2021年母親節當天,在Instagram設立「女孩遇見悲傷」(Girlmeetsgrief)帳號,以便和其他同樣歷經喪母之痛的網友分享心情。

和過去相比,越來越多國人透過網絡,找到抒發喪母之痛的平台,專門研究悲傷和喪親歷史的學者凱萊赫(Megan Kelleher)表示:「無所不在的網路後援會,為大家提供更多的空間,分享悲傷並結識有類似經歷的人士。」

來自費城、47歲的吉爾伯森(Susanna Gilbertson)其母在女兒出生前一年去世,她表示:「當時我環顧四周,沒有任何可以獲得的支持。」於是她和同樣喪母的朋友一起舉辦讀書會,成立至今已七年。目前是一名全職悲傷治療師的吉爾伯森強調:「你必須親身感受,而不僅僅只是被告知,才知道你並不孤單。」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特斯拉故障竟是動物惹禍 華人送修2次破財1600元
華人母親87歲移民美國 生日盼與7兒女相見
峰會聯合聲明提早曝光 G7將反制中國「經濟脅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