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神經毒素「氰化鈉千倍」中毒致死率6成 毒物專家授2招預防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南投縣仁愛鄉26日有人吃河豚發生中毒意外,釀1死8中毒,毒物專家表示,「中毒事件屢見不鮮,真的很讓我心驚驚。」,他也教2招預防,南投縣衛生局也提醒,民眾應避免食用河豚。

<strong>南投縣仁愛鄉26日有人吃河豚發生中毒意外,釀1死8中毒。(圖/資料庫)</strong>
南投縣仁愛鄉26日有人吃河豚發生中毒意外,釀1死8中毒。(圖/資料庫)

毒物專家招名威在臉書分享,「日本美食這麼多,唯獨河豚料理一直是我望之卻步的美食,畢竟,中毒事件屢見不鮮,真的很讓我心驚驚。河豚毒素是名為Tetrodotoxin的化合物,不是網傳的氰化鈉,別搞錯了!」招名威說,「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強度與痲痺性貝毒相當,約為氰化鈉之1000倍以上,具耐熱性,加熱並無法將毒素破壞,所以無論生吃或熟食河豚肉,都會中毒!」

延伸閱讀》河豚中毒症狀有哪些?急救首重催吐!食安要訣報你知

回顧過往的河豚中毒案件,招名威說,「多因不明瞭自己吃的是河豚,或吃到其他非河豚但卻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而台灣河豚有30多種,肝臟跟卵巢毒性最高,雖然有些河豚肉沒毒,但是內臟可能有毒,料理時會汙染到肉,「加工業者缺乏對魚種的辨識能力,誤把台灣產河豚製成香魚片,常常造成食物中毒事件。」

招名威強調,「中毒症狀還是以攝入的劑量為標準,中毒症狀大多是在食後3小時內,通常是10~45分鐘產生。主要以影響神經系統為主,常見症狀為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劑量高、嚴重時則可能導致複視、無法發聲、瞳孔擴大、眼肌無力、抽搐、血壓下降繼而肌肉鬆弛、橫膈膜運動停止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約為61%,很高!」

<strong>河豚火鍋。(圖/民眾提供)</strong>
河豚火鍋。(圖/民眾提供)

招名威說,「但麻煩的是,由於無解毒劑,因此也只能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對於嘔吐嚴重的患者,補充足夠的體液及電解質。如未產生呼吸衰竭,比較不會造成死亡,但如患者已產生明顯之肌肉無力現象,則應隨時準備放置氣管插管,並以人工呼吸器幫助呼吸。最後,如何預防?盡量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自己不認識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也避免食用內臟部位,能事先預防方才能減少中毒的機率。」

至於要怎麼預防?招名威說,「盡量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自己不認識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也避免食用內臟部位,能事先預防方才能減少中毒的機率。」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也說,有毒河豚所含之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其潛伏期短,民眾食用河豚後約10~45分鐘即有症狀,主要為唇舌麻痺、四肢麻痺、嘔吐、失聲、漸進性肌肉麻痺、四肢抽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和意識消失等,由於目前並無解毒劑,且毒素不會因加熱而失去毒性,即使河豚經過烹煮後仍有可能造成食品中毒,台灣水產品種類繁多,民眾可選擇無毒的魚種食用,避免食用河豚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切勿貪圖美味冒險嚐試。

延伸閱讀
不只大陸!免疫負債「黴漿菌肺炎」全球大爆發 重症醫:12歲以下小心了
最新研究!「Omega-3脂肪酸」助改善「長新冠」憂鬱、失眠症狀
被稱「最接近天堂的美味」!專家揭料理河豚「得有證照與專業技術」

看更多相關新聞
南投小吃店河豚宴 1死8送醫
致命美味 河豚料理師要有證照
無解毒劑!河豚神經毒素「比氰化鈉毒千倍」 食藥署:加熱也無法破壞
河豚卵巢肝臟最毒 死亡率逾6成
南投河豚中毒事件 食藥署統計近五年共2件11人中毒!是五年首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