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說會》外資賣超暫止血 中租坦言:客戶逾期未繳錢比率提升 台灣較明顯

中租-KY(5871)13日舉行法說會,由中租控股發言人廖英智主持。(攝影/葉佳華)

中租-KY(5871)日前連番遭到外資砍殺狙擊,統計5月7日至10日止,外資連續4個交易日站在賣方,合計賣超逾6萬張,不過,今(13)日舉行法說會前夕則是湧入市場買盤進場,股價終場上漲2.61%至157元;外資也由賣轉小買、買超238張。

中租前4月獲利年減14%,中國市場年減幅達27%

中租-KY今(13)日舉行線上法說會,法說會上主要有三大重點,第一,今年第一季的放款表現,合併應收款淨額年增9%,其中台灣、中國、東協三地皆有近10%的年增率;第二,資產品質部分,合併延滯率已從去年底的3.2%升至今年第一季的3.4%,其中,台灣、中國、東協三地的延滯率皆同步上升,因此對於今年的成長策略較為審慎;第三,董事會已決議發放每股現金股利6.5元、股票股利0.2元,將提股東會通過,總配發率超過4成。

由於2022年下半年開始因升息影響,融資租賃業資金成本處於高檔,再加上景氣復甦不如預期,企業還不出錢,導致延滯率上升須增提呆帳,影響獲利表現;中租表示,今年第一季合併稅後盈餘58.15億元、年減16%,主要原因是,今年中國大陸的財政返還(退稅利益)尚未入帳,再加上信用減損損失金額較去年同期高。

另外,中租也在上週五提前公布今年前4月自結獲利,累計前4月稅後純益為新台幣77.88億元,年減14%,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82元。以營運地區別來看,台灣、中國大陸及東協地區,累計獲利分別比去年減少7%、27%及20%。 

中租財會主管陳文正表示,中國大陸今年退稅金額先前已預估約有3.3~3.4億人民幣,由於去年退稅是在3月底之後,但今年因為有流程上的改變,據了解,並非當地沒有資金,而是要等做完查核程序才會退稅,預期最快在6月可入帳,「應該不會沒有資金導致今年不能退稅這種情況發生」。

台灣、中國、東協三地延滯率皆走升,台灣升幅較明顯

市場則關注有關中租資產品質的延滯率情況,所謂延滯率指的是,客戶逾期卻尚未繳錢的比率,中租在法說會上揭露,合併延滯率已從去年底的3.2%升至今年第一季的3.4%,其中,台灣延滯率從去年底的2.3%升至第一季的2.8%、中國延滯率也從去年底的3.9%升至4%、東協延滯率則從4.3%升至4.5%。

陳文正表示,台灣在第一季延滯率上升幅度確實比較明顯,主要是來自微型企業與營建業相關延滯增加,這也是反映目前整體台灣的經濟現象,至於後續延滯率怎麼表現,則還要再觀察。

中租也指出,儘管第一季延滯率有提升,但若從過去十年的歷史經驗來看,目前延滯率水平仍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在目前總經經濟與運營環境仍存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預期還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見到延滯率開始下降。

全年業績成長目標維持1成不變,今年不會發行GDR

除此之外,法人也關注,由於台灣政府對於租賃公司的車輛融資、消金業務有監管趨嚴,目前要求透過遵守內控作業程序及租賃公會訂定自律規範,是否對於業務面有影響、是否下修業績成長目標?

對此,中租控股發言人廖英智指出,對於BNPL業務(先買後付)幾乎沒有影響,目前唯一增加的工作在於,交易條件之記載不能全部都是制式,有一部份需要人工填入,因此會增加一些作業時間跟成本,但對於業務來講沒有影響。

至於車輛融資部分,廖英智也說,主要分為中古車買賣融資、原車融資,其中中古車買賣融資也沒有什麼影響;調整較大的則是原車融資,主要是在外部經銷商的管理、放款成數這二部份,由於經銷商管理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加強管理,至今甚至比自律公約更嚴一些。

另外,放款成數方面,中租目前平均放款成數已低於自律公約規範車價的100%,因此這部分業務上會受到一些限制,但原車融資僅占台灣業務比重約6%,因此這部分衝擊也不是很大,中租會把資金用在其他成長性的業務上。

陳文正則指出,台灣、中國大陸與東協市場,目前仍維持今年業務成長目標10%不變,將會在第2季視情況觀察大環境變化,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調整。

至於公司會不會做海外GDR(海外存託憑證)或現金增資?陳文正也說,每年股東會都會提長期投資計畫,是為了因應金融環境變動而事先安排,但目前並沒有具體說要發行GDR,「今年應該也不會發行GDR」,至於下半年是否會有增資與投資計畫,目前則還在研議當中。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美眾院拋出「台灣盟友基金法案」 陳冠廷:台灣應提出預算捍衛主權
立陶宛總統爭連任 第一輪投票領先 526進入二輪投票與總理對決
吳釗燮一句「林北一定吵到底!」 激出戰鬥藍趙少康聲援徐巧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