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海3國阻俄野心 共築邊防設施

記者施欣妤/綜合報導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與立陶宛等波羅的海3國,19日簽署協議,決定在與俄羅斯、白俄羅斯邊境,建設「反機動防禦設施」(anti-mobility defensive installation),藉此強化地面防衛戰力,嚇阻俄國侵略野心。

增建掩體、後勤據點 提高防衛力

「歐洲新聞臺」(Euronews)報導,波羅的海3國的國防部長,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行簽署儀式,宣布將在與俄國及白俄接壤的邊境,增建掩體、後勤據點,以及通信網路等實體設施;儘管具體位置、規模、成本與建設時程並未公開,但估計將在數年內完成興建。

愛沙尼亞防長派夫克表示,烏俄戰爭的經驗顯示,強化邊境實體防禦設施,將有助波羅的海國家提高前線防衛戰力。愛沙尼亞國防部新聞稿則說,反機動防禦設施在承平時期,不會設置鐵絲網或戰防雷,但將根據當地地理環境與潛在威脅等因素妥善規劃,以便在衝突爆發時,迅速為部隊提供支援。

緊密團結 強化北約東翼安全

立陶宛防長阿努紹斯卡強調,波羅的海國家的團結關係,較過往任何時期都更加緊密。拉脫維亞防長史普拉德也說,這項協議是以2022年北約馬德里峰會共識為基礎,不僅能提升北約東部邊境防線安全,也呼應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日前的警告,稱歐洲只剩3至5年準備時間,用以加強應對俄國對北約東翼的入侵威脅。

同日,3國防長也針對採購M142「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HIMARS)的意向書簽署協議,並討論援助烏克蘭計畫,預計將在7月於美國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做出更多具體承諾。

波羅的海3國防長簽署聯合協議,將在與俄國及白俄接壤的邊境,建設「反機動防禦設施」。(取自愛沙尼亞防長派夫克「X」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