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新語╱校園動亂頻發 教育應反思

從2020年的佛洛依德之死,到2021年美國國會騷亂,再到2024年挺巴示威者衝突。短短四年間,民眾已見識太多由抗議示威引發的暴亂。倘若說前兩起事件,與美國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示威者反應激烈,還算能夠理解。那第三起衝突的主角,距離美國7000哩以外,青年們也激烈抗爭,不免讓人產生美式「自由、人權」教育,是否跑太偏的疑問。

2024年全美大學校園爆發的挺巴示威者衝突,可能是1960年代反越戰以來,最大的校園抗議浪潮。兩者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都有學生占領哥大漢彌爾頓樓、訴求中都有反對族裔隔離等。不過從時代背景看,這兩起事件有本質區別。

1960年代美國仍實施徵兵制,許多冒著生命危險前往越南的美國士兵,對介入這場戰爭,持不同意見。而今天的美國,沒有派兵進入加薩。換言之,當年大學生反對戰爭,有為美國士兵生命安全考量;也擔憂在徵兵制下,被捲入戰爭的可能。而今天的示威,與切身利益沒有太多相關;更多只是心繫天下,為族裔平權而戰。

作為民主與自由燈塔,倘若示威青年們可以心平氣和表達觀點,想必會贏得一片讚賞。可是為遠在7000哩外、與切身利益無關的戰爭,到處塗鴉、占領校園、發射煙火、群架鬥毆,就有太極端的嫌疑。

在加州州立大學任教超過20年的華裔教授,日前接受本報採訪時就直言加州大學教育有太「左」趨勢。他為部分學生在抗議中肆意破壞學校公物,就連頗具紀念意義的奧運牆都遭塗鴉,感到非常痛心。

從加州警方的消息中,可以得知許多暴亂被捕者,根本不是在校生。洛杉磯加大校長布洛克(Gene Block)更是直言,有「煽動者」主動發起攻擊,導致暴亂升級。種種跡象表明,加州的大學生,遭到校外人士利用。

遍觀發生破壞性示威的高校,洛杉磯加大、柏克萊加大、南加大、加州州大等,都是美國甚至全球的頂尖學府。通過層層選拔,得以進入這些高校深造的學生,個個都是百裡挑一。這些未來美國的棟梁之材,能夠被輕易煽動,為與他們切身利益無關的事件「拋頭顱灑熱血」,不惜賭上學術前途(部分學校與學生的清場協議中,有不對學生進行紀律處分或取消助學金條款,可見學生意識到其行為,有可能影響順利畢業。)、甚至遭警察逮捕被檢方提告的風險,就需要反思,是否過度崇尚人權、自由的美式教育,讓青年容易走上極端。

巴以的恩怨情仇已有百年,太多影響歷史走向的事件交錯下,很難說孰是孰非。學生在校示威遊行,並不能從根本上影響戰爭走勢。借用前述加州州大華裔教授的話,學生應該學有所成走出校園後,再嘗試改變世界。

回覆回覆所有人轉寄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美中間諜戰打到阿爾卑斯山…酒店近F-35機場 美施壓中國業主搬離
莫名其妙進了群…手機群聊投資 長者被騙2萬元
不能領社安金 佛州男納稅投票住美64年才知非公民 申訴多次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