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有希望!2023康健癌症論壇,18 位頂尖專家帶來最新治療趨勢、實現與癌和平共存

以各國癌症發生率來看,台灣高居全球前 10 名,癌症已經蟬聯 40 年十大死因榜首。但在此同時,癌症新療法日新月異,以免疫治療在 2018 年獲得諾貝爾生醫獎的本庶佑教授,就以「消滅癌症的故事才開始」,來形容現今各種癌症精準、客製化的尖端治療趨勢。第九屆《康健癌症論壇》於前(10)日在台北文創大樓舉辦,匯聚 7 大癌症醫學中心及醫院、18 位頂尖專家,帶領開展全方位精準健康未來視野。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主辦單位康健雜誌總主筆張曉卉在開場致詞時表示,癌症時鐘快轉,每 4 分 19秒就有一個人罹癌,每個人身邊或多或少都有癌症親友。癌症問康健頻道成立的目的,是希望陪伴大家走過癌症旅程的每一段歷程,最終讓大家將癌症視為人生的一個功課,在康健的陪伴下,活得自在、活得愉快、活得健康。

康健雜誌總主筆張曉卉分享,每個人身邊都有癌症親友,如何活得愉快、活得自在、活得健康,是所有人的人生功課。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康健雜誌總主筆張曉卉分享,每個人身邊都有癌症親友,如何活得愉快、活得自在、活得健康,是所有人的人生功課。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癌症醫療支出連年創新高 新藥物帶來希望 卻負擔沉重

由於癌症病人不斷增加,癌症新藥、新治療技術快速發展,癌症治療支出亦逐年增加。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指出,以 2014 年到近十年間變化來看,當年健保所投入的癌症醫療費用大概是 783 億,到了 2022 年,就診癌友突破 83 萬人,癌症醫療花費來到 1,334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翻倍成長的醫療花費中,癌症用藥就佔了 392 億元,其中標靶藥物佔 61.7%;這些年來平均成長率高達 10.2%,遠高於健保總額每年約 4%~5%的成長率。
但是對癌友來說,剛罹患癌症時最常擔心付不出動輒數十萬甚至上百、上千萬的醫藥費。這時候只要聽到醫師一句「這款藥物有健保給付」,往往能讓癌友及家屬們頓時鬆了口氣,也更有抗癌的勇氣。
石崇良署長強調,為了讓癌症治療精準到位,不浪費健保資源也節省癌友的荷包,健保署加速將治療藥物伴隨式檢測納入健保給付項目,目前包括白血病、乳癌、肺癌及結腸直腸癌等基因檢測等。此外,也與國健署合作推行「癌症品質計畫」,透過健保體系加強早期的癌症篩檢,藉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改善癌友預後及財務負擔,從精準醫療邁向精準健康。
最後,如何讓癌友在居家得到完整的安寧緩和治療,也是健保署努力的目標,希望最終能夠提升癌友整體癌症治療的生活品質。

癌症精準治療新紀元台大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醫師表示,精準篩檢,是精準醫療的一環。國健署目前提供民眾五癌篩檢:子宮頸抹片檢查、口腔黏膜檢查、乳房 X 光攝影檢查、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以及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也針對癌症病人病程(Patient Journey)提供相關資源。民眾透過精準健檢,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台大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欣醫師從精準篩檢切入,分享精準醫療如何提升癌友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質。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台大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欣醫師從精準篩檢切入,分享精準醫療如何提升癌友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質。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另外,現今的癌症治療不但走向個人化,把傷害正常組織的療程副作用降到最低,也是精準醫療的重點。精準的局部治療從微創手術、機器手臂手術,到能以 360 度立體不規則形狀照射、精確殺死癌細胞的放射線治療,以及質子、重粒子高能治療,都有縮短癌症療程、預後更佳、提升生活品質的表現。其中質子治療,因為可避免傷害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特別適用於兒童癌症以及攝護腺癌。
楊志新院長提到,透過精準的影像醫學,可以進行超早期診斷,如多切電腦斷層、功能性正子掃描、分子診斷;在藥物精準治療方面,楊志新院長分享,一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使用精準藥物標靶治療後,成功治癒,有效提高存活率。

免疫療法有6種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途最廣

2018 年本庶佑與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 兩位博士以免疫檢查點「CTLA-4」與「PD-1」獲得諾貝爾生醫獎,為癌症免疫治療帶來重大性突破。簡單來說,人體免疫系統有 T 細胞,可以比喻成一批 24 小時巡邏全身的偵查隊,一發現
病毒、細菌或病變細胞便動手將它們消滅。而 CTLA-4 影響 T 細胞活動的促發期,PD-1 調控 T 細胞活動的效應期。
外界提到的免疫治療其實是 6 種療法的泛稱。台北榮總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醫師指出,其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截至目前發展得最成熟的免疫療法,PD-1 / PDL1 抑制劑已進入肺癌、胃癌、食道癌等癌症的標準治療流程,癌友如果從醫師口中聽到可使用「免疫新藥」治病,指的就是這類藥品。

台北榮總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醫師,分享免疫治療的現在與未來。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台北榮總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醫師,分享免疫治療的現在與未來。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至於免疫療法中的「免疫細胞治療」,則是從患者身上抽取免疫細胞,送到專門的實驗室,經過特定方式培養、擴增後,再注射回患者體內。例如 CAR-T 就是藉由「強化」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使它具有擊殺癌細胞的能力。過程是從病人身上抽血,分離出免疫 T 細胞,運用基因工程改造技術,讓 T 細胞嵌合可辨識和擊殺癌細胞的抗原受體,再於實驗室給予刺激、培養擴增,最後將改造後的 T 細胞,用點滴注射回輸病人體內。
另外,免疫治療還有癌症疫苗、單株抗體、腫瘤溶解病毒以及免疫調節劑 4 種療法。個人化免疫癌症疫苗,是開刀拿出腫瘤樣本後,從腫瘤組織萃取 DNA,再用生物資訊分析腫瘤抗原及預測病人是否能產生免疫力,之後製造個人化疫苗、輸入病人體內,再追蹤疫苗的效力。不過,癌症疫苗目前仍在臨床試驗階段。
最後,陳明晃醫師分享,腫瘤溶解病毒是一類特殊的病毒,能夠感染並破壞腫瘤細胞。這些病毒被特別設計來對抗癌症,並被用作實驗性的治療方法之一。

癌後不是只剩治療 好好生活才是最強自癒力

當治療新方法精準抗癌、患者能健康存活的機會與時間越見增長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維持健康體能、降低復發風險,更是關鍵。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施長慶醫師分享,想從源頭開始減少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需要從預防照護(Preventive Care)與癌症篩檢為主。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施長慶醫師分享「大健康」觀念,從身心靈全方面做好防癌、抗癌,控管健康風險。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施長慶醫師分享「大健康」觀念,從身心靈全方面做好防癌、抗癌,控管健康風險。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實際執行上,主要以建立健康行為及減少代謝的健康危險因子為目標;預防照護內容包括「健康行為調查、健康檢查、三高和癌症篩檢、戒菸諮詢、營養飲食諮詢、體能體位健康管理」等。不過,「許多癌症病人和家屬雖然有健康意識, 但多半不知道如何正確維持健康,常常用錯方法。」因此成立了大健康中心。
施長慶醫師指出,大健康中心提供醫療機構支持,由醫師、護理師、 營養師、心理師、藥師和來自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的運動指導員等人組成專業團隊,組成「生活健康教練團」。藉由全方面評估個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及生活習慣,包括健康行為調查、疾病狀況、飲食及活動習慣等等由內而外找出各種健康風險,並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健康狀況和目標,打造專屬健康促進計畫,並陪伴每個人一起完成。
施長慶醫師也提供 7 大防癌重點提醒:

圖片來源/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施長慶醫師提供
圖片來源/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施長慶醫師提供

71 歲的藝人楊烈就是癌後人生依舊健康活躍的代表人物。楊烈在癌症論壇上分享,他在 2005 年診斷出罹患大腸癌 2 期,當時的他暴瘦 15 公斤,甚至在排便時大量出血、昏倒……楊烈自陳,由於自己是運動員出身,體力相當強健,對於身體上的小毛病,多半選擇忍耐度過,因此拖延了就醫的時機。

藝人楊烈與癌和平共存 20 年,回顧確診前的身體症狀,和治療時的抉擇,更和現場民眾分享癌後生活的養生祕訣。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藝人楊烈與癌和平共存 20 年,回顧確診前的身體症狀,和治療時的抉擇,更和現場民眾分享癌後生活的養生祕訣。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楊烈分享,確診癌症之後,身邊有很多親友出於關心,提供許多治療偏方,甚至勸阻楊烈不要進行手術治療,「開下去,人就沒了!」楊烈坦言,感謝這些關心,但還是毫無懸念地選擇手術治療。至今每 3 個月追蹤一次,已經與癌和平共存 20 年。
楊烈特別提醒大家,在治療過程中,醫院的幫助和自己、家屬的支持、管理各佔 50%,特別是對自己的管理,要順著自己的生理節奏進行。「因為癌症細胞病變算是一種文明病,因此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避免免疫力下滑。」
楊烈也分享,除了醫師特別交代,重油、重鹹、油炸的東西不要吃之外,自己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盡量用各種飲食為身體補充營養。「有很多癌友不是死於化療、電療,而是死於營養不良。」楊烈借用醫師好友的提醒,提醒大家,在治療和休養的期間,記得透過均衡飲食為自己補充營養。如果工作忙碌,也可以事先為自己安排用餐、休息的時間,避免在匆忙的情況下吃下過多的東西,或是沒有時間用餐。

紓壓、運動都能抗癌!從假笑到真笑的愛笑瑜伽,每個時刻都能自主變健康

除了良好生活習慣之外,紓解壓力更是全方面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許多癌友不知道自己該怎麼運動,或是打不起精神參加活動。復健科名醫林頌凱醫師特別推薦癌友試試「愛笑瑜伽」。

林頌凱醫師分享,癌後想運動,愛笑瑜伽是好選擇。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林頌凱醫師分享,癌後想運動,愛笑瑜伽是好選擇。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林頌凱醫師分享,愛笑瑜伽能同時達到改善情緒和運動的目的。癌友可能會覺得,「得到癌症,我怎麼笑得出來?」但林頌凱醫師提醒,笑不需要任何的理由,人「不是因為健康而笑,而是因為笑而健康」。由身體帶動心靈,就是愛笑瑜伽的祕訣。

林頌凱醫師和台北國父紀念館愛笑俱樂部笑長帶領現場近 400 位聽眾「厚厚哈哈哈」拍掌大笑、舉高雙手,讚美自己、肯定自己,「非常好、非常好!耶!」給自己和鄰座的人一個大大的讚美。現場歡笑聲此起彼落,聽眾間互相問好,給予對方祝福的笑容,氣氛相當活絡。林頌凱醫師最後提醒,愛笑瑜伽是一種運動,所以要笑出聲來,為身體打開快樂的開關。最後用正念呼吸調息,就是一次健康的愛笑瑜伽體驗。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康健癌症論壇舉辦至今九年來,除了疫情期間因防疫需要轉為線上,今年恢復實體論壇,吸引了近 400 人前來,主辦單位特別在下午場規劃了「專家給你問X互動小講堂」,不但有肺癌、大腸直腸癌、乳癌權威醫師在現場與民眾互動,功能醫學也是暢銷書作家劉博仁醫師也同時舉行新書《功能醫學癌症大調理》簽書會與互動講堂,讓民眾不但吸取新知,更有機會將平日生活上的困擾,與專家近距離溝通。

延伸閱讀:

精神科看什麼?和心理師、諮商師差別?看懂何時該就醫

黃春明罹癌後領悟:我不要成為家庭的包袱

望著醫院天花板 尹昭德祈:如果老天爺覺得我還有點用,就讓我留下來吧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