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的進擊:內化的家族卻銳化為共管國民黨的新主人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沈有忠

4月13日台灣舉行了幾場基層選舉的補選,因為規模與直接影響的層級有限,因此可能未被多數民眾關注,返鄉投票的比率也相對偏低。但補選結果卻隱含了地方政治勢力持續家族化的趨勢,連同今年年初立委選舉來看,這種地方派系的政治勢力,在地方內化為家族勢力的盤踞,彷彿封建勢力一般,形成諸多土皇帝的割據。另一方面,家族勢力也有回到國民黨中央,銳化為國民黨新的主人,佔據立法院要職。整體而言,這種新瓶裝舊酒的地方政治發展趨勢,對台灣民主政治的影響,仍須謹慎面對。

雲林張家勢力更形擴張

以雲林為例,4月13日的補選,虎尾和麥寮大概是幾場補選中較被關注、也是比較具有象徵性的兩個鄉鎮長補選。虎尾和麥寮的補選之所以受到關注,主要原因在於牽動著雲林張家的家族勢力與經營方式持續的蛻變,並且大有讓家族勢力經營地方政治的模式再次升級的趨勢。

過去的雲林,在張榮味領導下,地方派系以傳統恩庇侍從的模式在運作,並與國民黨形成緊密的共生結構。張家深層的控制農田水利會的系統,包括全國農會總幹事、全國漁會總幹事、台灣農業合作聯合社(農聯社)主席等,都與雲林張家有家族或極為密切的關係。張家掌握農田水利的組織系統,影響了農業蔬果整個上中下游的產銷過程,透過樁腳將影響力發散與滲透,形成牢不可破的動員基礎。

這種恩庇侍從的結構,使得雲林張家從張榮味90年代建立地方王朝,在縣市長選舉、區域立委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直到2014年因為台灣政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使得雲林張家的派系帝國一度面臨土崩瓦解的危機,也一度讓社會關注到雲林有機會可以擺脫地方派系控制的緊箍咒。

然而,包括張麗善在內,許多搖搖欲墜的地方家族勢力,在2018年搭著韓流的順風車順利班師回朝,張家再次奪回縣長寶座,讓地方政治生態再次復活。家族經營的模式重新盤踞雲林,由張家操盤縣市長選舉、立委選舉、縣市議員選舉、甚至向下延伸到鄉鎮長選舉。

此次虎尾鎮與麥寮鄉的選舉,張家積極介入,全力操盤,主要原因在於張麗善2026年已經無法連任,張家必須提早為了2026年的縣長選舉進行佈局。虎尾是雲林人口數僅次於斗六市的第二大鎮,麥寮則是排名第三,並且因為是六輕所在地,人口成長速度也高過虎尾和斗六,未來牽動縣長選舉的影響力不容輕忽。選舉結果,張家全力輔選的林嘉弘拿下虎尾鎮,而由綠轉藍的許志豪則是落敗。

虎尾前鎮長丁學忠已經是張家人馬,如今丁學忠進入立法院,又順勢讓林嘉弘繼承虎尾,更加深了張家在虎尾的基層實力。麥寮的部分,由於過去幾年皆為綠營系統在該地執政,此次張家輔選的許志豪在麥寮雖然落敗,但仍開出相當高的票數,證明張家也逐漸具有翻轉麥寮的實力。虎尾與麥寮的兩場補選,已經替2026年張家在縣長的選舉佈局打下基礎。

地方勢力在2014一度中挫

台灣基層民主的運作,在民主化後一直與地方派系有著緊密的連動關係。地方派系在90年代被形容為「黑金」,是國民黨地方金權政治的鼎盛時期。在馬英九切割派系、政治氣氛也在2014年出現青年參政的翻轉,地方派系在2014年地方選舉受挫,而後也和國民黨一起歷經低潮。

然而,儘管國民黨在中央層級的選舉依舊疲弱,但各地的地方派系卻掌握韓國瑜帶來的韓流,一舉轉型並銳化為家族政治,重新在地方選舉據地為王。當前家族化的地方派系,和90年代以黑金結構為基礎的地方派系相較之下,一方面少掉了「黑」的元素;二方面再透過形象較佳的第二代、第三代,或是姻親的連結,重新建立家族政治。這種新型態的家族政治,雖然外觀上去除了黑金的派系文化,但本質上仍以人際網絡為基礎,並且有著複雜的金流往來,以及和地方建設盤根錯節的關係。換言之,是一種新瓶裝舊酒的權力再生過程。

地方勢力家族化極明顯

國民黨在地方的派系政治、家族政治,透過第二、第三代逐漸洗白,不只再次站穩了地方,甚至重新向上延伸到中央,除了自家人馬的插旗之外,更鼓勵了爭議性立委重掌國民黨立院大權。與雲林張家關係深厚的韓國瑜,在總統選舉落敗,又遭到罷免後卻鹹魚翻身成為院長;過去官司纏身,與其妻輪流在花蓮執政,被戲稱為花蓮王的傅崐萁成為國民黨立院黨鞭。從這個結構來看,地方派系不止洗白再生,更逐漸成為國民黨的主流。過去是依附國民黨、後來平起平坐與國民黨成為合作伙伴、現在則是倒過來逐漸掌握國民黨,成為國民黨的主人。

地方派系的生態,以及與國民黨的關係,在當前都進入到下一個蛻變的時期。派系在地方內化為家族化;往政黨則銳化成為國民黨新的主人。這個趨勢看似讓國民黨本土化,但同時也讓國民黨的領導更加虛位化。如果是各方家族勢力共治、共管國民黨,國民黨將在地方上因為利益、肉桶文化而獲得重生,但國家層級的論述則仍舊空洞。

地方家族勢力逐漸成為國民黨的主人

在威權時期,國民黨是強勢中央,因為作為外來政權的統治需要,才讓地方派系得到生存空間,黨中央與地方派系是一種上對下的恩庇侍從關係。在民主化時期,國民黨面對選舉挑戰,與地方派系轉變為共生的、水平對價的伙伴關係。到了當前,家族化的地方派系,成為國民黨延續政治實力不可或缺的力量,甚至在立委的部分也必須回過頭來與家族勢力妥協,家族勢力逐漸取得共管國民黨的地位,黨中央反而成為一個沒有基層實力的空殼。

面對國民黨被家族勢力翻轉的變化,民進黨也應該更加注意這種政治生態帶來的危機。儘管民進黨得以在總統的部分持續執政,但地方政治持續遭到家族政治的威脅,甚至在立法院也面對家族勢力進軍中央的壓力。當然,在個個縣市灌注新血、持續深耕是最基本的應對之道,但要如何在地方政治上豎立新的文化和典範,讓公共參與成為公民的權力,而不是家族政治分配利益的平台,則需要更多的努力。

民進黨切莫忽視國民黨地方封建勢力作大

民進黨在國家層級、台灣的主體論述上已經開花結果,但地方上卻忽視了家族勢力,讓派系政治得以死灰復燃,甚至成為國民黨新的主人,帶來了執政上另一種挑戰。從中央的角度來看,地方建設當然不能因執政的顏色而有偏頗,但要如何避免反而成為家族勢力在地方上建立肉桶政治的籌碼,則需要一套更公平、公開、透明的機制。另一個思考的方向或許在於,如何把建設地方的資源更多元化的投入到地方,不是只透過地方政府單向的進行地方建設,也就是透過更開放的機制,讓更多公益團體或是社團法人進行監督或是直接參與。

地方派系的轉型,不只是國民黨的問題,社會大眾也應該共同關注。當前的派系往下內化為家族化的經營模式,卻也往上銳化到具有共管國民黨的實力,改變了國民黨的生態,未來也將會影響民主深化,甚至影響台灣主體論述的走向,這個變化趨勢實在不容忽視。

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花蓮王的崛起──成霸之路

馬英九:被閹割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