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與新住民女力協作 開創海洋文化新體驗

為彰顯性別議題在海洋事務的重要性,並促進新住民與臺灣海洋文化的雙向交流,海洋委員會在旗津舉辦「她們的海-在地深耕海洋文化女力活動」,邀請來自印尼、越南和泰國等二十位新住民與新二代姐妹,一同體驗臺灣食魚文化、分享海洋經驗,並走訪高雄旗津具有性別意涵之地景與建築,與新住民朋友一同探索女性在臺灣海洋文化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海委會也邀請全國包含新住民在內的全國民眾,在六月十五日參加國家海洋日慶祝活動。(見圖)

海委會今(六)日說明,該活動特別擇訂於高雄港口的發祥地-旗津舉辦,邀請旗津、前鎮等地區新住民姐妹親身體驗臺灣豐富多樣的海洋文化;在「品嚐她們的海」環節中,邀請旗津在地的女頭家郭美娥女士,以辦桌餐會形式帶領新住民認識旗津沿岸的現撈海鮮,活動現場新住民姐妹們不僅品嚐到各種由當地捕撈的海鮮佳餚,體驗到臺灣的食魚文化外,更增進她們對海洋生態和漁業永續發展的認識。

餐會上以「女性與海洋」作為主題,由印尼籍吳秋娥女士、劉麗娜女士和新二代洪淑綾女士代表分享自身性別與海洋的故事。吳秋娥女士目前在前鎮區擔任外籍漁工仲介翻譯,並從事東南亞語教學工作及南洋飲食文化講師;劉麗娜女士現今為漁業署漁業廣播電台的獨立節目主持人,亦致力於外籍漁工的心理關懷。二人皆表示很高興有機會參加這次活動,深刻感受到臺灣人對海洋與性別的重視。漁工是漁業與經濟中很重要的基層人力,未來很樂意協助海委會及海巡署擔任印尼漁工的傳譯橋樑,發揮女性在溝通理解上的優勢。

下午則進行「遊歷她們的海」環節,海委會與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合作,結合旗津的女路導覽,從中洲出發遊歷具海洋特色的性別地景,包含勞動女性紀念公園、旗津天后宮和旗津海星聖母天主教堂等,從景點中看到女神們守護旗津的不同族群,以及各種女性角色在旗津的演繹;在專業導覽員的帶領下,不僅增進新住民對高雄這座城市的瞭解,也讓他們感受到女性在社會發展和海洋文化中的貢獻。

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指出,她是新住民的岳母,也可以說是新住民的一份子,臺灣跟許多東南亞國家一樣,潮浪聲是國人共同的語言,希望透過該活動帶領大家認識海洋與性別的多元性與包容性,並推動不同性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理解和合作,豐富我國海洋文化內涵。

管碧玲提到,海洋是我們地球重要的自然資源,新住民則是臺灣寶貴的資產,無論是在海洋研究、保育、海域安全,或是海洋文化的傳承中,女性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希望藉由該活動增進大家對性別平等的認識。此外,大海不應是限制足跡的邊界,更不該是無法接近的障礙,我們探索海洋,與世界相連,突破地理上與觀念上的限制,讓不同性別、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們能夠在海洋事務中發揮其獨特的價值,共同守護我們的藍色國土。

最後,管碧玲強調,每年的六月八日為國家海洋日,海委會今年以「探索海洋 迎風啟航」為主題,於六月十五日在高雄港十六號、十七號碼頭舉行第五屆國家海洋日慶祝活動,歡迎大家共襄盛舉,一起為海洋凝聚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