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造林終於有成台西海園重現綠意生機

海岸造林終於有成台西海園重現綠意生機

雲林沿海地層下陷、海岸退縮,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認養台西海園,克服嚴峻自然環境,栽種三十種各式濱海原生植物,造林二萬五千棵樹,存活率達七成以上。今天(27日)舉辦成果展,邀民眾參與海岸造林,讓國土永續。

(龐清廉報導)

雲林台西海園匯集了種種海岸造林的不利因素,包括地層下陷、土地低於海平面一公尺,土壤鹽化、夏季烈日、冬季強風、淡水水源不足等。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經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林務局等專業單位協助,同時邀請生態工法專家張文賢老師指導,並獲得聯安診所、聚陽實業、愛丁頓洋酒、寶湧公司等企業贊助,經過二年努力終於有了成果。

慈心基金會種樹專案總監程禮怡表示,海岸造林必須達到防風、定砂、降低鹽霧危害、抵擋海潮侵襲、維護海岸線土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等目的。為了取得植樹所需的水源,基金會在台西海園,以生態工法營造12公頃的人工濕地;墊高種樹地點防止海水淹灌;種植馬鞍藤、蔓荊等地被植物來保土定砂;訂定適地適性的植樹策略,例如種植木麻黃來防風沙,栽種黃槿來抗鹽等。

二年來,慈心基金會共在台西海園栽種了30種濱海原生植物,總計二萬五千棵樹,存活率達7成以上。逢甲大學地層下陷研究團隊認為,台西海園這12公頃人工溼地,對減緩當地地層下陷、海水入侵有明顯效果。

慈心基金會表示,未來將擴大植樹範圍,將海岸造林延伸到包括雲林麥寮濁水溪出海口保安林,以及新北市萬里,苗栗後龍、嘉義布袋、屏東恆春及台東東河等六縣市的海岸線,預計栽種10萬棵樹,總面積達30公頃。同時也將營造複層的森林結構,並採用專利環保水寶盆涵水技術,讓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流失,同時減少強風直襲,提高樹苗的存活率。

(圖:台西海岸種植的木麻黃及馬鞍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