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論》假消息?中印邊境協議虛實資訊戰文/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近期網路流傳一則消息,稱北京在與印度的邊境和平協議中,向印方割讓約90,123平方公里的領土,導致中國總領土縮減至951萬平方公里。儘管此報導尚未得到官方確認,其傳播已引發強烈反響,激起群眾對北京在領土問題上堅定立場的質疑。但筆者要提醒各位,在真假未定的情況下,我們更應關注此類消息的傳播目的,並探索其背後可能的戰略意圖以及受益方。

一、資訊戰的意圖:操控情緒、搖動信任

在數位時代,資訊戰已成為國際博弈的重要工具。此則報導或許並非真實事件,而是通過模糊的訊息激發特定群體的民族情緒,以達到內部分化的目的。針對大陸內部,這類消息可能刻意喚起對領土完整問題的高度敏感,試圖加深公眾對北京的質疑,並動搖政權穩定性。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背景下,這樣的報導容易引發民眾的憤怒與不滿,甚至削弱對政府的信任。

二、試探反應與內部施壓

國際關係中,試探性訊息常被用來觀察對方的反應,以制定後續政策或策略。該報導可能是某一勢力刻意釋出的「假消息」,以測試大陸內部對領土妥協的接受程度。此策略可以用來評估社會對北京在領土完整問題上的容忍度,同時觀察政府的回應力度。倘若北京強烈反應,則能向外界展現其在領土完整問題上的強硬立場;若選擇保持沉默或降低消息曝光,則可能被解讀為北京在主權議題上的立場有所鬆動,進一步激化內部矛盾。

三、利益相關方的動機:國際與地區影響

該消息的傳播,可能會讓若干國家受益。美日等亞太地區大國,一向關注北京在領土問題上的立場,並維持對亞太地區的影響力,特別是南海、東海等領土爭議熱點。假使此消息獲得廣泛關注,外界或許會認為北京在領土問題上存在讓步空間,從而鼓勵其他國家加大對中國的地緣壓力,藉此在亞太地區爭取更有利的談判地位。

台灣社會方面,亦可能受到此消息影響。大陸過去在台海問題上採取的強硬立場,若被民眾認為在對印邊境問題上有所妥協,則可能動搖其在台灣問題上的正當性。台灣部分勢力或將藉此訊息質疑大陸對台政策的堅定性,為台灣自決立場提供理據,進一步加深兩岸之間的分歧。

四、資訊散佈的用意:內部政策與外交困境

該類報導還可能意圖通過輿論壓力影響北京的對外政策,使其在邊境問題上變得更加謹慎。若北京對此類報導採取強烈反應,則可能被視為對該類消息的間接認可,從而加劇國內的民族情緒;若保持冷靜處理,則可能被視為「軟弱」,給對手留下進一步利用的空間。此類兩難局面加大了北京的決策難度,使其在內部輿論與國際輿論壓力間進退維艱。

總之,這則關於「領土割讓」的報導雖未經證實,但很可能是旨在干擾中國內部穩定的資訊戰手段,背後目的是試探輿論反應,並影響北京在對外政策上的立場。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於北京來說是不可動搖的核心利益,因此若此消息屬實,北京也可能是以同等價值的戰略區域進行交換。如何甄別和應對此類虛實不明的資訊,已成為北京面對國際輿論戰的重大挑戰。(照片示意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