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海峽兩岸藝術交流活動」啟動儀式 「藝」心同儕文藝演出

▲6月15日,海峽兩岸藝術交流活動啟動儀式。
▲6月15日,海峽兩岸藝術交流活動啟動儀式。

繪就同心圓 唱響同心歌

【記者 吳勝峯/廈門 報導】6月15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在福建廈門隆重舉辦,下午3點,「海峽兩岸藝術交流活動」啟動儀式暨「藝」心同行文藝演出在廈門閩南神韻劇場順利舉行。「海峽兩岸藝術交流活動」是海峽論壇的文藝項目,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劉獻祥在啟動儀式上講話,福建省文聯主席陸開錦、臺灣嘉賓代表臺灣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分別致辭。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海峽兩岸文化同根、歷史同源、語言相連、血脈相連。本次活動以「兩岸一家人親」的深度情感為主要表現元素,用現場一系列情懷滿滿的節目詮釋著兩岸同胞間海峽隔不斷的深厚親緣、擋不住的團聚願景,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臺灣魔術師在臺上表演節目。

林中森董事長表示:「『海峽兩岸藝術交流活動』的每一件作品、每位藝術家都是一顆希望的種子,都將承載著兩岸同胞手牽手、心連心的美好期盼,在兩岸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從而推動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共同堅持九二共識,朝著兩岸和平融合發展的大目標邁進!

現場,魔術師陳哲威用絢麗的光影「放飛」了《和平之鴿》,他將海峽論壇「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主題投映於螢幕上,刻寫著兩岸同胞同心同行的美好期待。而作為藝術意象的和平之鴿,即便遠行萬裡,也會按時歸家。

臺灣知名吉他歌王葉東安老師和內地華語流行女歌手鄭莉莉老師帶來了膾炙人口的校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這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記憶,它在人們的心中播下了有著陽光、沙灘和海浪的「澎湖浪漫情懷」。歌者也藉此表達對摯友潘安邦的懷念,及對這片土地的無限深情。

▲臺灣街舞團隊表演街舞。

餘光中在1972年創作風格沉鬱哀遠的《鄉愁》,同樣鐫刻著兩岸同胞的文化情懷與思歸願景。現場,青年魔術師陳燦以《鄉愁》為靈感進行創作,將光影與魔術巧妙結合,在詩意流淌與幻影迭現間,傾訴著每個遊子對於故土的深深眷戀。

執行單位廈門市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明講述了一段動人插曲:參與本次活動的五位臺灣同胞,臺灣著名魔術師粘立人和知名街舞團隊築夢者,從臺北直飛到福州後,謝絕了稍作休整的邀請,選擇直接坐車三小時趕往廈門,以免耽誤次日的彩排和交流。舞臺上下的動人呼應,正是本次活動主旨的最佳詮釋,亦是李學明在朋友圈中寫下的句話:「只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手牽手,共同交流,兩岸一家親。 」

青年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和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他們身上寄託兩岸關係的未來。在本次活動中,深層反映青年開放思想、文化認同和進取精神的節目,獲得了兩岸同胞的高度讚譽。兩岸青年以藝會友、以藝促融,共同擁抱當代流行文化之餘,由點及面、由單至雙地促進兩岸價值觀的交流與認同塑造。

▲大陸歌手鄭莉莉(左)與臺灣歌手葉東安合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僑鄉街舞團以活力四射的《鬥海》重溫了兩岸同胞的祖輩們與海搏鬥的「創業史詩」,致敬他們「團結一心、不畏艱難、博拼天下」的偉大精神,寄望兩岸同胞乘風破浪,攜手共進。

曾在大陸綜藝節目《這!就是街舞》中有著出色表現的臺灣舞團築夢者用《築夢中華》展現出兩岸青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並在鏗鏘有力的律動中為街舞注入了中華特色。

此外,在臺灣歌手葉宗鑫的彈唱下,臺灣當代流行金曲《浪子回頭》深深觸動了兩岸同胞的心弦。這封充滿歲月痕跡的自白也讓兩岸同胞意識到,無論是關於青春還是情感,大家都有著共同的喜悅和憂愁。

兩岸同胞通過海峽論壇交流交友交心,厚植情誼、增進福祉,越走越近、越走越親。而通過「海峽兩岸藝術交流活動」,兩岸同胞齊聚福建,深度參與「海峽論壇」這個兩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民間交流盛會,用濃郁的鄉情、真摯的期許,齊心繪就融合發展同心圓,連袂唱響和衷共濟同心歌!

本次活動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港澳臺辦公室、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福建省文學藝術對外交流中心、福建省舞蹈家協會、福建省雜技家協會、海峽同根(福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臺灣華夏文教農經交流協會共同承辦,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聯合會協辦,廈門市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為執行單位。(照片記者吳勝峯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