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碼頭」轉型文化園區 軍事駐地揭秘

記者劉昕翊/專題報導

「淡水海關碼頭」歷史豐富,先後經歷清朝、日據時期,後於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曾是國軍單位駐守地,現轉型為文化園區對外開放,規劃洋樓、倉庫、忠義池、河堤等多個景點,既提升當地觀光,更以建築、景物呈現淡水歷史的文化意義。

市定古蹟 歷經多個單位駐地

同治元年,淡水開設海關正式收稅,日據時期陸續於碼頭區進行多項建設工程,包含碼頭填土工程、沿河岸興建淡水稅關檢查廠等。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淡水海關碼頭轉由政府管理,曾歷經多個海軍單位駐守,且逐一增建鋼筋混凝土房舍;於89年新北市政府公告其為市定古蹟,並於103年轉型為文化園區,對外開放。

碼頭全長約150公尺,其中,東段碼頭有方形繫船柱,並造有楔形砌石登船口;中段碼頭堤面鋪設唭哩岸岩,岸壁設有排水口;西段碼頭則砌面平整,岸壁西側有登船斜坡,並設排水口,繫船柱為混凝土圓柱體。

景色絕美 規劃各式展覽

B、C棟倉庫為日據時期引進西式仿洋風構造,建築四周基腳為洗石子處理,與紅色磚牆形成強烈對比,原作為放置貨物使用,現規劃各式展覽,例如「淡水絕美之境─淡水山河古蹟沉浸式劇場」,以淡水重要古蹟景點與山川壯麗為主軸,將淡水左岸與右岸的四季景色、特色花朵及動植物作為引言,透過多媒體互動遊戲、3D場景、投影沉浸劇場及情境休憩布置等,呈現光影互動、淡水山河絕美景色與人文景觀交織之美,民眾可欣賞淡水不同時節的美景;搭配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18『古』怪事」特展,打造一間奇幻又有趣的怪奇商店。

設置藝術品 見證軍史

海關碼頭曾有多個國軍單位在該處駐守,包含海光藝工隊、海巡單位、海軍海蛟四中隊及陸戰隊警三營警七連等,並興建多棟建築,例如設置籃球架、在B、C棟倉庫旁興建宿舍,但現已拆除改成草坪區,提供民眾野餐休憩,並不定期設置大型藝術品,供民眾欣賞、拍照;另園區內的小水池命名為「忠義池」,象徵海軍「忠義」的軍風,且現今池畔「蛟遊四海」的巨石,既說明海軍曾在此進駐,也見證軍史。

此外,淡水海關碼頭靠近河口,且土地潮濕適合種植榕樹,成為河畔景觀的一大特色;民眾可嘗試散步或坐在堤岸邊的榕樹陰影處,感受迎面吹來的微風,靜靜享受悠閒的氣氛。

「淡水海關碼頭」轉型文化園區對外開放,揭開貿易、軍事舊地神秘面紗。(記者劉昕翊攝)

海關碼頭曾經有多個單位在該地駐守,曾在B、C棟倉庫旁興建宿舍,但現已拆除並改成草坪區,提供民眾野餐休憩。(記者劉昕翊攝)

淡水古蹟博物館「18『古』怪事」特展,打造一間奇幻又有趣的怪奇商店。(記者劉昕翊攝)

園區內的小水池命名為「忠義池」,象徵海軍「忠義」軍風。(記者劉昕翊攝)

現今忠義池畔的「蛟遊四海」巨石,說明海軍曾在此進駐,見證軍史。(記者劉昕翊攝)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新北市觀光旅遊網、記者劉昕翊整理)

(資料來源: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官網、記者劉昕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