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討論結合AI 台師大引領國文教學新風貌

一一二年國文教學創新工作坊。(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提供)
一一二年國文教學創新工作坊。(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提供)

▲一一二年國文教學創新工作坊。(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提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致力推動國文教學改革,大一必修「共同國文」自五年前更名後,讓學生在「中文閱讀與思辨」、「中文寫作與表達」課程中,發展出實際應用的思辨和寫作能力,這學期更與中山女高及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攜手合作,使AI成為語文學習的重要助力,進一步促進學習成果的品質提升。

一○九學年度,「共同國文」更名為「中文閱讀與思辨」、「中文寫作與表達」,除了教材與教法的變革創新,更有由實際授課教師自主研發的「中文思辨與寫作能力測驗」暨評分量尺。

QT國文教學包含教師端的「思辨引導」與學生端的「自主問答」。「思辨引導」是指:教師針對閱讀文本,設定討論主題,研擬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入討論情境。「自主問答」則分成「訊息統整」、「問題提問」、「觀點建立」、「文辭組織」四個步驟。

授課教師成為學生在思辨運動場上的場邊教練,面對各類文本訊息,學生能有區辨、評估、反思、統整、表達的實作經驗,凡此皆為因應學生未來升學與職涯所需積力蓄能。測驗總共有三題:「問答題」、「提問題」、「提問作答題」。「問答題」對台師大共教國文組胡衍南主任表示,生成式AI固然為語文學習提供一條新的路徑,但是學習者也必須意識到,AI作為工具無法完全取代學習者自身的思維與表達。因此,使用時應著重於「參考」生成結果,而非全盤接受其產出,畢竟只有在保持批判性思考與學習主體性的前提下,學習者才能從生成式AI工具中受益成長。

中山女高黃月銀老師則注意到,高中生運用生成式AI來輔助學習、分擔作業任務,逐漸變得普遍。在討論課中,AI扮演角色即是思辨夥伴,如何善用,必得經由實作認識其優缺點,從而掌握對話技巧與操作步驟,提昇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