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裡的臺北少年人》 映照城市140年璀璨時光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北市文化局主辦《漫畫裡的臺北少年人》臺北漫畫城市特展,將於8月24日至9月8日在龍山文創基地登場,以臺北地景為座標,從臺灣得獎原創漫畫精選與臺北有關作品,故事年代從二戰前跨足到近未來,有深入田野與歷史考證的轉譯,也有充滿想像的科幻世界,透過多位漫畫家筆下故事,映照不同時代臺北年輕人的生活樣貌與環境。

臺北市文化局表示,漫畫是說故事的媒介,是創作人能量的寄託,也可以認識一個城市的美好路徑,今年適逢臺北建城140週年,作為漫畫城市,特別規劃《漫畫裡的臺北少年人》特展,除梳理以臺北為場景、少年少女為主角的臺漫作品,拉出他們所在的臺北地景,透過漫畫作品展示與作者訪談,也規劃許多周邊體驗活動,看見臺漫的精采與多元。

與臺北有關臺漫作品不勝枚舉,《漫畫裡的臺北少年人》依故事發生時序精選包含《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芭蕉的芽》、《青空下的追風少年》、《冥戰錄》與《閻鐵花》等5部漫畫進行展出。這些作品題材與臺北建城140年間的都市與文化發展相關,角色經歷的故事情節可說是不同時期的臺北城縮影,恰好回顧臺北百年來的城市發展史。

臺漫描繪日據時期大正年間到二戰,那些滿懷熱血、勇於追夢的臺北少年人。《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可能看見1920年代臺北的飲食文化與城市風情,大正時期的臺北城社交、娛樂活動興盛,來自各地的特色料理豐富臺北人的飯桌,無論是洋食、臺菜、和膳、茶飲,各種風味應有盡有。

《芭蕉的芽》裡性格背景截然不同的兩位主角意外相遇成為好友,並決定一起突破框架、做一本自己的雜誌,透過故事,展現日據時期臺北高校生,在動盪的大時代中仍懷抱夢想、勇於實現文藝夢的強韌;跟隨主角的腳步走過重慶南路書店街,漫畫、小說、參考書、流行雜誌,書店特有的紙墨香氣,是許多臺北學子共同的課後回憶。

去年甫獲日本國際漫畫賞金獎的《青空下的追風少年》則帶領讀者從二戰後的破敗裡重新站起。臺北作為臺灣最重要的城市,亦是大眾交通網的運輸核心,二戰後期臺北周邊鐵路系統幾經戰火的波及,許多車站及設施損毀,光復後政府全力投入資源與能力,將破碎的交通網重新織起,臺北的經濟活動才得以復甦,如同作品中兩位少年憑藉對火車與田徑赤誠的熱血,讓那些被戰爭剝奪的夢想,在碎裂中仍有實現的可能。

如果有拯救整座城市的能力,你會挺身而出嗎?《冥戰錄》的世界線則始於921地震後的臺北,地震過後全臺各地群魔肆虐,警方成立專案小組負責降妖除魔,在一場西門町的任務中,高中生道士陳柏戎拯救了一位名為林默娘的少女,因此揭開後續一連串的事件。漫畫家運用創意將我們熟悉的媽祖娘娘及眾神轉譯,主角林默娘娘也儼然成為西門町的特色代言人,透過作品,讀者可以了解臺灣的媽祖信仰、宮廟文化以及臺北城西的民間信仰輪廓。

《閻鐵花》則設定在近未來的臺北鬧區,從京劇世家滅門血案中崛起的超級英雄閻鐵花,超能力者與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大戰在臺北市中心一蹴即發,大螢幕等級的武打場面讓人熱血沸騰,雙方人馬從熟悉的市府轉運站一路激戰到臺北101,當然臺北大巨蛋也不能放過!看完漫畫,也可能忍不住要問自己,如果能擁有超能力,你會想要哪一種?

《漫畫裡的臺北少年人》臺北漫畫城市特展,8月24日至9月8日開展,主視覺將漫畫少女「小鵲」與臺北知名地標結合,展現臺北漫畫城市的氛圍。(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過去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也是漫畫《青空下的追風少年》中故事的發生場景之一。(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臺北天后宮,原名艋舺新興宮,俗稱西門町天后宮,是漫畫《冥戰錄》中主角「林默娘」被召喚到現世的地點。(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2017年《冥戰錄》與臺北燈節合作,在西門町打造高達8公尺的「林默娘」造型花燈,現場氣勢磅礴。(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 第一集》清水/三色坊 Haku,蓋亞文化出版。(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芭蕉的芽vol.1》左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蓋亞文化出版。(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青空下的追風少年》簡嘉誠/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蓋亞文化出版。(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冥戰錄~天妃現世~上卷》韋宗成,未來數位出版。(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閻鐵花1》常勝,大辣出版。(臺北市文化局提供)